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 | 曾建銘 副研究員
遊戲與運動需要規則,評量也一樣。評量好比體檢,工具的有效性是最重要的,尤其美感素養也是一種構念(construct),如何能研發一套有效的工具呢?可以參考Wilson(2004)構念評量建置的四個步驟:根據評量目的研發評量架構、設計題目、施測分析、效度評估。素養評量的重要理念為如何將所學到的知識技能與態度,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問題解決,命題時的情境設計變成素養導向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讓學生在作答時有身歷其境回答問題是很重要的。
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2018)基於美感教育「存在美學」、「公民美學」與「生態美學」的三軸圖像與108課綱「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內涵,以及參酌教育部美感教育第一期計畫影響力評量架構中所提出影響力內涵的「覺察」、「認知」、「情意」、「行動」四個面向,且比照國際間的素養導向評量都是以生活情境為本,因此將美感素養評量的情境歸納為四大主要經驗,分別為藝術作品與展覽經驗、平日生活美感經驗、環境與生態美感經驗、人文與文化美感經驗。
根據以上建構出下面的美感素養評量架構圖:
圖1、美感素養評量架構圖
除參考十二年課程綱要各領域有關美學的內涵外,在覺察、認知、情意、行動四個面向也分別參考游恆山(2014)編譯Richard & Philip之心理學中覺察與意識、Anderson, & Krathwohl(2001)與Webb(2002)的知識系、Krathwohl, Bloom, & Masia(1964)所提出的情意目標以及Michalos(2005)所編之藝文活動參與動機量表,經過專家討論、諮詢後,初訂美感素養學習評量三構面、四面向三層級之評量架構。
美感是跨域且須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感來覺察、去體會各種形式要素所呈現的美感原則,並建構美感經驗。美感原則是形式美感的基本法則,無論是任何形態的美感均須具有井然的秩序性,教師教學時應增進學生對各類美感原則的理解與運用,根據以上之評量架構表,在美感各領域的素養教學實施中即可根據國小、國中、高中對象,把評量架構中各層次的定義當作學習目標與表現,融合於日常生活中的四大主要經驗。透過跨領域課程、館際合作、教師提問與引導來達成學習目標,根據擬評量的面向與層次,配合問題情境的提問與評分規準的擬定,來檢視學生學習成果與教學目標、教學活動間的差異,再次滾動式的調整教學目標與方法及評量,以提升學生的美感素養。
資料來源
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2018)。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影響評估報告。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未出版。
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2019)。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二期計畫第一階段中小學學生美感素養調查研究。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未出版。
游恆山(編譯)(2014)。心理學(6版)(原作者:Richard J. G. & Philip Z. Z.)。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曾建銘(2021)。第四學習階段美感素養調查。(NAER-2019-029-A-2-1-P1-01)。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Anderson, L. W., & Krathwohl, D. R.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omplete Edition. New York: Longman.
Krathwohl, D. R., Bloom, B. S., & Masia, B. B. (1964).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 book II: Affective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Company In corporated.
Michalos, A. C. (2005). Art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n exploratory stud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71, 11–59.
Webb, N. L. (2002). Depth of Knowledge Levels for Four Content Areas.
Wilson, M. (2004). Constructing Measures: An item response modeling approach. Mahwah, N. 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