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

課程中心國際課綱研究室2023年3月份課綱研討會議暨讀書會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 劉韋君

  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國際課綱研究室於3月28日舉辦「日本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研討會議暨演講,本次結合研究人員協作會議,採視訊會議形式辦理。本次會議暨演講由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宋峻杰副研究員擔任主持人,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Mayumi Nishino(西野真由美)首席研究員擔任評論與講座,會議主講人為東吳大學日文系陳淑娟教授(十二年國教高中第二外語領綱研修小組委員)、東吳大學日文系廖育卿兼任助理教授及銘傳大學應用日語學系黃聖文兼任助理教授、以及專業口譯黃怡筠老師和與會人員一同進行對話。本次聚焦於日本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探討日本教育制度的特色與社會連結的學習指導,同時關注日本教育改革,對臺灣高中教育課程規劃有深度啟發。

  主講人廖育卿老師關切在社會人口結構和就業環境的變化下,日本面臨少子高齡化的挑戰。在面對超智能社會(社會5.0)的同時,需同時考量物聯網的普及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教導學生在面對不同變化時,能明確思考與過濾不同的資訊,連結其他新價值的同時,規劃訂定新目標,並強調培育生存實踐力修訂的重要。

  主講人陳淑娟老師針對課程規劃與實施作詳盡的介紹,期望向社會開放的課程能連結家庭與社區,共同合作與協作;在生存實踐力方面,考量學生的實際狀況,希冀學生尊重學校與社區規劃的教學目標與重點,能夠從跨學科角度培養素質與能力。

  主講人黃聖文老師則是針對課程改善,說明個人職涯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關係,強調培養資質.能力的重要性,分析特別活動在學校職涯教育扮演的角色,透過特別活動計畫,幫助學生發揮自我力量,連結未來職涯與融入社會團體的發展過程。

  身在日本的西野老師擔任此次讀書會的討論人,她整理日本高中教育改革歷程,並對於日本學習指導要領的變遷提出深入的分析,其針對高中教育改革需要同時思考大學入學考試的改革,以及日本以十年為單位進行指導要領修訂與大學入學考試的改革歷程所面臨許多挑戰,進行深刻的討論。

  西野老師強調日本教育注重平衡與和諧,學力三要素串聯一起,且連結生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時,其學習與心靈能取得平衡,如此方能達到學習指導要領所希望達成的目標。西野老師提及為了確保共通性及因應多樣性需求,針對學習動機強弱不同的學生,幫助他們打造共同的學習基礎並提升學習意願,為高中教育的重要課題。目前普通型高中學生面臨以下狀況:對學校的滿意度與學習意願都較為低落、學生面臨大學考試的壓力、學習偏重學科學習;相較於小學與國中教育的改革建議(學校配合度較高),高中階段學校考量學生要參加大學考試,其改革意願相對低落;普遍的高中學生偏重知識學習,前面提到的思考、判斷、表現能力及主動與社區合作的能力,皆沒有得到評估。因此為解決高中面臨的狀況,需要創造一個能同步改革高中教育的新機制、制度來克服,並且連同大學入學考試進行改革,才能讓課程改革所期望學生學習到的能力發揮淋漓盡致。在針對高中、大學教育與大學入學做整體性改革面向,在高中教育改革上要從根本去修訂學習指導要領,讓小學、中學與高中做法更多樣化。另外,參考大學入學考試,以評估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大學教育改革上,要求各大學訂定錄取方針,為學生能力進行多樣性評估。日本教師認為可以透過多元活動,讓學生去嘗試、體驗,並尋找自己未來方向。

  高中教育改革有探究、探索的項目,提供學生探索活動;在小學與中學能力的培養則是透過學科教學與總合學習時間,透過總合學習時間,讓他們學習探索與探究能力。高中教育的目標為經由學生探究的過程,建構自己的職涯,為職涯方向找出合適的路。高中教育改革聚焦如何建構「共通性」與「多樣性」,讓學生得到此能力。而在少子女化形勢之下要如何豐富學生的學習管道,除了保障普通型高中全日制與夜間部學生的權益,亦須保障透過網路通訊學習學生的權益,教育課程設計目的是兼容並蓄社會需求。

  本次讀書會吸引了115人次參加,院內研究員與許多教育工作者全程參與,於討論時間提出深刻的問題與回饋,面對夥伴們踴躍的提問發言,西野老師回應若讀書會後有問題,可利用電子郵件方式進行回應。

  總結來說,日本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提供我國政策規劃與課綱研修的參考如下:日本開設「生涯教育」,討論探究學習如何落實在學校課程內;日本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可以去組織與建構一個教育課程,帶領孩子進行自主學習;大學入學考試能找到評估學生探究能力的方法;在高中找到培育探究方法是一個課題。主持人宋峻杰老師引導線上夥伴進行日本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的知性旅程,持續厚植新一波課綱研修的能量。


日本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 生涯教育 自主學習 探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