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傳統知識與科學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2024年原住民族教育講座(四)

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 李岱融

  本院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於2024年12月2日辦理本年度第四場原住民族教育講座,邀請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樂鍇.祿璞崚岸副教授分享原住民族傳統知識與科學教育。

  樂鎧教授為目前少數以地球科學研究為專長的原住民族學者,他以自身的求學經驗為出發點,觀察原住民族人才養成的偏科情形。透過教育部統計資料所揭示的內容,目前在自然科學、理工領域的研究人才培育的確面臨嚴峻挑戰,但樂鎧教授仍保持樂觀,也以「從環境和文化裡找出令自己著迷的事物」鼓勵年輕原住民族學生,不妨返求文化,從中獲得研究主題的謬思。

  其次樂鎧教授則以原住民族的生態環境、知識結構與西方生態環境的思維模式差異,討論原住民族對於災難的態度與做法,他提及,原住民族生態知識的特色,包含「低密度」、「低強度」、「高流動性」幾項特色,因此,原住民族對於災難發生的反應,在於如何適應當下的環境改變進行躲避與適應,屬於「避災」的概念,迥異於多數人以「抗災」的角度來認知災害的影響,並進一步連結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以及這些傳統智慧如何與現代接軌,並產生良好的遷移效果。

  最終,樂鎧教授也提出他對於「全民原教」政策推動時的提醒,要避免發生「全民教原」全民來教原住民族如何成為原住民族的現象,失去了原先政策推動的初衷;並且也提醒學者或相關研究者接觸原住民族文化時,需要考慮到田野工作的學術倫理。


原住民族科學教育 原住民科學人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