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學習障礙 激發學術亮點

| 吳清山 院長

【文 / 吳清山 院長】

今年英國學者約翰.戈登(Sir John B. Gurdon )與日本學者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以細胞重編研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The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2012)殊榮,肯定他們在醫學研究的貢獻。

這兩位得獎者之一的戈登,已達79歲高齡,素有「複製之父」之稱,以研究細胞核移植 (nuclear transplantation)與複製(cloning)聞名與世,目前領導劍橋大學戈登研究所(Gurdon Institute in Cambridge University)從事於細胞核移植等各項研究。

戈登在求學過程中並不順遂,15歲就讀伊頓公學(Eton College)時,生物成績很差,其他學科的表現也沒有很好,同學和老師認為他要成為一位科學家,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生物教師對他的評語並不好,提到他上課總是不認真聽課,愛照自己的方式做,在他的成績報告評語寫上:「我認為以他目前的表現,要成為科學家的想法,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戈登把這份成績報告裝框,並放在研究室桌上砥礪自己。

戈登中學畢業後申請進入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基督學院(Christ Church)專攻英國古典文學,但仍不忘研究動物的初衷與興趣;其後獲准改念動物學,1960年獲得牛津大學博士,之後立即前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作博士後研究,並返回牛津大學擔任動物系講師,後來轉到目前服務的劍橋大學。

儘管中學老師否定他在生物科學的表現,戈登還是很感謝中學老師的教導,以及英國政府對科學基礎研究的支持。戈登得獎後接受記者訪問時特別提到:「時常會發生類似實驗失敗的問題時,會提醒自己可能還做得不夠好,或許老師說得沒錯。」

戈登中學時代學習的故事,可能也會發生在一般孩子的身上,每位孩子在學習旅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障礙,可能受到同學的嘲笑,或者老師較低的期望,或者具有學習固執性。最重要的是,老師和家長要能引導孩子突破學習困境,激勵永不放棄的精神,繼續往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持續向前學習,才能激發學習和學術研究亮點,未來即使不一定有大成就,至少也有小成就。

戈登「太笨而無法成為科學家,卻成為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生命故事,對老師的教學或父母的教導,都可提供很好的啟示作用,就人才培育觀點而言,亦有其相當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