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百科與維基百科內容品質之比較

| 邵婉卿

【文/編譯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邵婉卿】

Giles2005)曾採用盲審,比較維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中科普文章的正確性,發現大英百科的平均出錯率低於維基百科。接著同樣採用內容評鑑進行的研究如史學家Rosenzweig2006)比較WikipediaAmerican National Biography OnlineEncarta的內容;Rector2008)比較WikipediaDictionary of American HistoryAmerican National Biography Online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nline的歷史資料;哲學家Bragues2009)比較WikipediaColumbiaCoplestonOxfordRussell四本經典哲學名著中的哲學家等,研究結果均為:專業百科全書內容的正確性、深度和廣度等,表現均比維基百科來得優異。

為比較本院主編之專業百科與維基百科相同款目間的內容品質,筆者於2012 1112 月間,邀請30位百科使用者進行評鑑,其中12人針對圖書資訊學內容(學科背景:社會類7人、人文類3人、科技類2人;教育程度:碩士5人,學士7人;年齡:40歲以下4人、40歲以上8人);另外18人針對教育學內容(學科背景:人文類13人、科技類5人;教育程度:博士3人,碩士2人,學士13人;年齡:40歲以下10人、40歲以上8人)。學科背景或專業領域之分類係依據教育部提供的「大專校院學科三分類(人文、社會、科技)之歸納表」。

本次內容評鑑採不記名方式,提供6篇專業文章及其評鑑表供每位評鑑者填寫。圖書資訊學部分,3篇取自本院《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增修版,另外同樣主題的3篇則取自中文維基百科;教育學部分,3篇取自《教育大辭書》增修版,另外同樣主題的3篇則取自中文維基百科。

12篇內容均經匿名處理,故評鑑者無法從所提供的評分文章中,分辨資料來源及作者;評分指標有:(1)正確性:指內容是否準確、可信、可靠;(2)權威性:指內容是否符合專業規範;(3)客觀性:指內容是否沒有偏見、符合社會規範和良好共識;(4)新穎性:指內容是否持續有效、最新資料;(5)涵蓋性:指內容是否觀點多元、論證詳實;(6)易讀性:指內容是否文字簡潔、流暢易懂等六大面向,每項滿分均為100分,評語及總評自由填寫。評鑑者依其專業、經驗或直覺看法填入分數,亦可填寫評分意見於該題之表格內。另為利於統計分析,另附3題基本資料調查。

評鑑結果:本院主編的《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增修版平均分數為86分,相同內容的中文維基百科平均分數為81分;本院主編的《教育大辭書》增修版平均分數為85分,相同內容的維基百科平均分數為79分。可見在未知資料來源和作者、僅憑內容品質的評鑑分數上,本院主編的專業百科內容品質比中文維基較高,與前述研究結果相符。

在評語方面,本院主編的專業百科與中文維基二者同樣都被評鑑者指出有不少的錯字和錯誤,評鑑者大多認為:本院主編的專業百科優點為內容較具統整性和連貫性,缺點為內容較為艱深;中文維基則有淺顯易懂的優點,但有無法理解文意及結構散亂等缺點。

【參考文獻】

Bragues, G. (2009). Wiki-philosophizing in a marketplace of ideas: Evaluating Wikipedia's entries on seven great minds. MediaTropes, 2(1), 117–158.

Giles, J. (2005). Internet encyclopedias go head to head. Nature, 438(7070), 900–901.

Rector, L. H. (2008). Comparison of Wikipedia and other encyclopedias for accuracy, breadth, and depth in historical articles.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36(1), 7–22.

Rosenzweig, R. (2006). Can history be open source? Wikipedia and the future of the past.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93(1), 11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