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學術著作翻譯工作坊」培育學術圖書翻譯人才

| 李淑瀛

【文/編譯發展中心 李淑瀛】【圖/編譯發展中心 蘇進榮】

本院為培育學術著作翻譯人才,增進外文學術著作中譯的效能,於本(103)年11521日於臺北院區辦理「人文社會學術著作翻譯工作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臺灣翻譯學學會為協辦單位。課程涵蓋翻譯性向探索、翻譯理論技巧、方法及實作,邀請資深翻譯學者專家授課,參加學員包括各大專校院教師、研究人員及碩博士研究生,學員反應熱烈,紛紛表示收穫很多,建議繼續辦理。

本次翻譯工作坊共計5天,計畫培訓名額40名,經對外公開遴選,報名人數達104名,講師包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所長廖柏森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賴慈芸教授、萬象翻譯有限公司陳碧珠總編審以及國立臺北大學英語教學系陳宏淑教授。

首日上午第1堂課廖柏森教授從譯者的翻譯能力、人格特質等,經由翻譯型態計分量表,將譯者的翻譯型態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反思型、衝動型、團體型及個人型等8種型態,提供給學員做翻譯性向之參考。其次由賴慈芸教授講授翻譯概論,並以《The Idea of Just》一書之數頁為做為第1天下午學員之翻譯實作作業,賴教授批改作業後,於第3天課程中講解及討論。第2天陳碧珠總編審講授翻譯技巧與原則,並以《Making American Boys: Boyology and the Feral Tale》一書之數頁作為當天下午翻譯實作作業,陳總編審批改作業後,於第4天課程中講解及討論。第3天賴慈芸教授講解討論第1天學員作業,並將《The Practice of A Cooperative Species》一書之數頁作為當天下午學員翻譯實作作業。該項作業將由陳宏淑教授批改後,於第5天課程中講解及討論。第4天陳碧珠總編審講解討論第2天學員作業。第5天上午陳宏淑教授講解討論第3天學員作業。該日下午舉行綜合座談,由本院潘文忠副院長擔任主持人,並邀請本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著作翻譯發展諮詢會委員及3位授課講師與研習學員做翻譯經驗及學術意見交流。

多數學員對於這次工作坊課程及教材、師資及教學、授課內容、環境設施及教學設備等安排之意見,大多為「非常滿意」及「滿意」向度,學員也期望本院繼續辦理此項活動,顯示此次工作坊的舉辦,對於人文社會學術著作翻譯人才的培育及未來實際的翻譯工作,均具實質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