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國家「向外攬才」的國際教育策略

| 張珍瑋

【文/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張珍瑋】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調查,在他國高等教育機構就讀的留學生,在過去十幾年來不斷增加,在2012年,全世界的留學生(調查對象不包括短期的交換生)人數多達4009,300人,相較於2000年增加了97%,並預計將會在2016年時突破500萬人。國際學生在其他國家(通常是先進國家)學習相關專業領域的新興知識與技能後,可能學成歸國,或者留在他國貢獻所學。在一些主要的留學國,如美國,即常仰賴國際學生輸入社會產業所需人才,如在電機領域研究所階段,常由中國學生及印度學生佔了多數,而學生畢業後也多順理成章地進入當地企業工作。

  然而,現今主要留學生輸入國,如美國、澳洲、紐西蘭、德國等,正經歷國際學生減少的現象,並進行相關政策的調整。如在美國與日本20144月進行的美日首腦會議時,針對2020年(較之於2010年)美日兩國留學生人數倍增達成共識,並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共同簽署該項「美日留學生倍增計畫」(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4418日)。在德國,則以政策與經費積極地透過「MINT-專業」計畫向外招收外國學生赴德求學,以填補其國內數學、資訊、自然科學、與科技人才的供應不足(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1458日)。

  美國希冀透過移民限制的法律鬆綁,以使更多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國際學生可以繼續留在美國貢獻當地經濟(駐芝加哥辦事處教育組,2013912日)。過去美國有不少理工背景的外籍博士畢業後留在美國就業,其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博士工作超過5年,故勉強能應付美國國內對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領域人才之需求。但從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公佈的研究所入學人數來看,國際學生主要來源國,如印度、中國、韓國、我國及加拿大等,近幾年在理工領域(理工醫農、心理及社會科學)研究所新生人數均已呈現下滑趨勢(陳曉郁,2014/7/15)。再加上這幾年美國STEM職缺比非STEM職缺之成長超過三倍,在美攻讀STEM學位的國際學生返國人數又持續增加,可預見科技人才短缺將會成為美國極為棘手的問題,因此美國在2012年先通過法案,放寛指定STEM領域的畢業生,其實習簽證(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由原先的一年期延長至29個月(陳曉郁,2014/7/15)。加拿大亦訂定目標,要招收超過45萬名的國際學生,並協助國際學生畢業後申請成為技術移民,以彌補2020年可能發生的人才短缺問題。加拿大政府的努力目前已有部分成效,2011-2012學年國際學生取得工作許可的人數已比前一年增加17%(陳曉郁,2014/7/15)。

  我國每年招收許多外籍留學生或僑生來臺接受教育,這些學生畢業後,因已取得我國高等教育文憑,不僅具備基礎的專業知識技能,且對僑居國及我國社會文化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我國目前已經朝向開放僑生可以延長留台時間,然而還需要相關法規鬆綁,以使更多外籍學位生在畢業後有機會在台灣貢獻所學。其次,對於國外專業人才,我國政府亦可考量鬆綁法規,為其辦理專業移民,以為國家注入新血,並填補相關領域人才之不足。

【參考資料】

陳曉郁(2014/7/15全球科技人才流動趨勢。經濟部人才快訊電子報,引自http://itriexpress.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15.html

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1458日)。德國大學與產業界打算招募國外的理工科學生。

駐芝加哥辦事處教育組(2013912日)。國際學生人數增加,美國研究所入學人數大幅成長。引自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13613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4418日)。美日首腦達成留學生倍增計畫共識。引自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1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