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主學習的未來思考」工作坊

| 李庭慧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李庭慧

  十二年國教課綱強調自主學習之重要性。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與全國43所研究合作學校共同展開課綱實踐之探究。107年6月12至13日為期兩天的未來思考工作坊,係該計畫高中組規劃辦理,藉由與普通高中教育階段研究合作學校的協作,提供學校優質與整體改進的模式以累積未來課綱推動之實踐經驗與知識。

  「自主學習是大家的事情。」透過工具運用、師生集思廣益,臺南二中團隊提出自主學習之洞察,也替兩天的工作坊拉開序幕。

  以自主學習為主軸,邀請研究團隊成員簡菲莉前處長擔任引導師,兩天的「高中自主學習的未來思考」工作坊裡,聚焦高中階段的準備與裝備,邀集不同區域類型的合作學校團隊,從未來思考的面向引導各校想像、構思,再進到自主學習形塑圖像與共識,期能透過歷程性的支持與學理面之結合,構築各校自主學習的圖像、釐清自主學習在教育中的價值及新課綱落實的整體規劃。此次最特別的,莫過於我們邀請了學生,透過世代對話,打開討論的範圍、開拓切入觀點的視角,在不同的面向下找出我們認為的自主學習。參與學校包含:社區型臺北市中正高中、新設校桃園市大園國際高中、傳統百年老校國立臺南二中及遠自臺灣南端的屏東枋寮高中,共四所學校,在國教院的共學合作下,來到T-Space共創師生學習的新氣象。

  兩天的工作坊,大家笑稱每一刻都處於「燒腦」的情況,先是回到1988年,又一路飛躍至2030年,最後回到此刻2018年,時間的設定有其脈絡的安排,講師要大家試想30年前的教育與30年後的教育,差異在哪?又未來會有什麼樣的不一樣?而我們現在如此,未來希望如何?跳脫傳統課堂框架,以人類歷史作借鏡、以我們對未來的想像當籌碼,迫使大家打開世界觀,找到自主學習對於自己學校的新定位,或是我們想要的定位。

  「浪要來了,你看到了沒?」「浪要來了,你站在哪? 」「浪要來了,你準備好了沒?」講師反覆的提醒,亦再再的傳遞一個訊息「自主學習如何引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在於他們是否關心自己的生活周遭?」利用短短8分鐘影片,營造討論自主學習的氛圍,跟著劇中主角,一起迎接挑戰,正當大家縈繞在片中女主角如何自主學習時,講師藉機勾出自主學習的三大重點:「一、要學會學習;二、要知道自己的知識是怎麼建構出來的;三、要能夠跟別人一起協作。」拋出對於自主學習的定義後,認真地提醒大家:「不要管能不能做到得到,只管你的想要、你覺得應該要有的」,驅使各校回頭想想在高中階段對於自主學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會有什麼樣的具體產出?亦打開了在場每一位師生想像的空間,打破舊思維,將過去我們習慣自我設限的框框角角卸下。

  臺南二中老師說:「自主學習不只是學生的事,其實老師也是要自主學習,才能共好。如果老師去引導學生,但學生其實一點也不想被我們(老師)引導,那老師也會費很多力氣,若自主學習只是少數人的,那事情就很難達成。所以,『自主學習是大家的事情,若大家都有這個意識,我們就能共好。』」這番如宣示般的話語,劃破了自主學習一直以來的模糊,讓大家清楚地意識到,原來「自主學習是大家的事情」,「大家」也包含了學校師生每一位成員。講師便打鐵趁熱說:「多麼希望每一所高中的老師都能發現這件事,當老師發現自主學習是他的事,那他就不會認為這是彈性學習18小時的事,那是每一個老師在課堂上的事。」從中反應了教學現場對於彈性學習的無所適從,更回應了各校在面對彈性學習時間應該要有的態度。

  接下來一連串的工具實作,每一樣都精采豐富收穫滿載,如「未來輪」、「未來三角」、「導因層析」、「雙變項」等,以及「冰山理論」那是更畫了三次冰山,反覆地穿梭在事物的「表象」、「系統」、「世界觀」及「隱喻」間,才真的讓學員們有所感,有所理解工具的用意並凝聚出大家的共識。透過工具有好多我們關心的議題、憂心的層面逐漸浮現出來,而每一次的練習,也都環扣著各項議題一次次地往下分析、支解我們認為的理所當然、開始尋找背後的原因、累積起嘗試的精神,試圖推著大家勇敢作夢,把對於未來的想像具體化,建構出大家想要的未來,而自主學習則是大家鋪橋造路,抵達我們想要未來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從中我們省思在組織中有誰是「叢林」、是「棋盤」、是「山頂」、是「摘星」,還是「新芽」? 而自己最常是處在哪一處?我們的組織、學校缺哪一處?問題持續累積更因成長而加速發酵,最後大夥完成了「大成發」,累積了兩日所學,熟悉了工作坊的對話方式,在多元面向切入下,表達意見人人平等,使得大夥不論師生都更熱絡了,更整體觀地回應了這兩天的所學,並帶著更全面的視角回校傳遞新的思維。

  以「圓」的開始,亦以「圓」的圖像結束,活動開始及結束大夥一次次地圍起大圓,有時互相彼此打氣、鼓勵,有時以一句話說出兩天的心得。此次工作坊不同以往以指令教授再產出,而是自己想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並在問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每一次的開始、課間休息與結束,都會在教室後方圍起一個圓,拉近彼此的距離,如一種宣示、一種凝聚,還有一種共好的精神。工作坊暫告一段落,接下來學校與研究團隊共同探索自主學習之實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