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試題說一個好故事!社會素養導向命題

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 | 黃馨瑩 助理研究員

  講到素養導向命題,第一時間會想到結合生活情境,而從你睡醒睜眼開始,聽到的新聞、關心的氣象、出門的交通狀況、購買早餐的行為……,都和社會領域的概念有關連,也都是社會老師信手拈來可以運用在上課討論,或是評量學生的素材。結合生活情境的課程,希望讓學生知道自己學的知識可以運用在生活中;而每一題的提問,則是成為學生理解情境和解決情境的鷹架。

  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絕不會亂無章法、不知所云,而評量試題的文本和子題,要有鋪陳、有脈絡,並且有明確的目標,才知道這個故事要引領學生到什麼方向。去年東京奧運結束後,我們團隊試著用「臺海兩岸參加奧運的名稱」說一個故事,以互動式介面呈現奧運各年歷史,透過參賽名稱的變化並連結學生所學的時代背景,讓學生發現臺海兩岸勢力的此消彼長,此題組共有9個子題,礙於篇幅在此僅列出5個子題和部分文本內容。


文本:




點每個火炬後,會出現彈跳視窗,裡面簡述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臺海兩岸參賽名稱(如下圖)。




試題:

(1)中華民國首次參加奧運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選擇題,讓學生思考參賽目的是為了宣示主權。

(2)1950年代,美國是基於什麼戰略原因,而想拉攏中華民國,並在國際奧會的事務中協助中華民國?
→非選題,引導學生知道美國拉攏中華民國是想防堵共產勢力的擴張。

(3)請從「國家主權」,說明1952與1956年的兩次奧運,兩岸雙方都無法容忍對方參賽的原因。
→非選題,讓學生發現,中共和中華民國雙方都堅持自己是合法的主權代表。

(4)在1972年與1984年,中華民國參加奧運的代表團名稱分別為何?並從「國際情勢」的演變,說明為什麼中華民國在這段期間會需要簽訂洛桑協議,使得代表團的名稱發生改變?
→非選題,讓學生發現中華民國與聯合國斷交後邦交國銳減,在國際上的勢力逐漸式微。

(5)從中華民國參與國際奧運的歷史過程中,可以發現臺海兩岸關係對中華民國現今的「國際參與」有什麼影響?並舉一個參與奧運以外的例子說明。
→非選題,讓學生回顧完奧運名稱的歷史後,反思現今的臺海現況,並舉例說明進行學習遷移。


  去年東京奧運閉幕後,我們提供這組題目供師生使用,學生反應極好,並發現奧運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的故事,且表示作答時不會枯燥乏味;對於現場老師而言,也可以考慮在組織情境時用故事的時間序去包裝。希望藉由本研究的試題,讓教師出題更有方向,也希望在一個個有故事、有脈絡的試題中,學生對考試少一點抗拒。


資料來源

黃馨瑩(2021)。第四學習階段社會素養長期追蹤。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計畫,計畫編號: NAER-2019-041-A-1-1-E1-10。執行日期:2019-08-01至2021-12-31。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用試題說一個好故事!社會素養導向命題.pdf

情境脈絡化 社會素養導向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