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編寫邏輯架構的分析

| 葉家棟

【文 /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葉家棟】

高衫尚孝在其著作《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中指出,要寫成一篇重點到位、闡述清晰的文章,在鋪陳時應留意「邏輯架構」,確保各個段落彼此關連、層次清楚,讓讀者知道為什麼需要先知道「信息A」,再了解「信息B」,最後才掌握「信息C」,以及在ABC三者串連後,讀者又該有什麼樣的期待與反應。

至於如何以結構分明的方式展開一個故事,高衫尚孝將故事展開過程類比於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建議使用「SCQOR」架構,分別代表situation(假定狀況)、complication(發現問題)、question(設定課題)、obstacle(克服障礙)和resolution(問題解決、收尾)這五個英文字。概略來說,SCQ是故事的導入,O是故事的中心,R是故事的結尾。

在設計上,一開頭的S(假定狀況)旨在讓讀者認識主角,並設定故事展開的前提,所以必須先闡明主角「到目前為止持續所處的安穩狀況」。接著進入C(發現問題)階段,說明情勢生變,擾亂先前穩定狀態,讓讀者認識問題。緊接著是Q(設定課題)階段,點出在問題背後,應被解決的課題有哪些?引出主角未來必須採取哪些新行動應付不安定感。到了O(克服障礙)階段,則要解答先前設定的課題,找回C階段所擾亂的安定感。最後進入R(問題解決、收尾)階段,除了要將故事收尾,也期待讀者能夠認同故事中主角的問題解決策略。

現以蔣顧識在201112月號大想法雜誌發表的文章「找到問題的雞蛋,不衝突也能好關係」作為「SCQOR」架構分析範例。

S從前在鄉下,有一位老太太住在一棟有廣大庭院的平房,四周圍籬,老太太隨性的在後院空地開闢了菜園,種了一些菜。

C隔壁鄰居是一位年輕的女士,在後院養了十幾隻母雞,這些母雞經常跑到老太太的菜圃覓食,也把菜圃弄得亂七八糟。

老太太和藹的告訴這位女士,希望她把母雞關起來,雖然這位女士頻頻道歉,並口頭答應會儘快處理,可是日復一日,母雞仍每天跑到老太太的後院,把菜圃弄得滿目瘡痍。

Q老太太心想,這樣等也不是辦法,也不想破口大罵,但解決這事需要儘快,於是想到了解決方法。

O有一天下午,老太太正在菜園澆水,看到鄰居小孩放學回家,就邀請孩子來家裡玩,玩了一會兒,孩子的媽在找了,老太太說,趕快回去吧!奶奶這裡有許多雞蛋,你就順便帶回家!

孩子很高興的將雞蛋帶了回去,鄰居年輕女士頓時不好意思,於是決定第二天去向老太太道謝。

第二天早上,年輕女士向老太太道謝時,老太太說,別客氣,我們家雞蛋老是吃不完,還要感謝你們幫忙吃呢!

年輕女士一聽便問,咦!你們家又沒有養母雞,而且也沒有朋友幫您送蛋來,怎麼會有吃不完的雞蛋?老太太說,很神奇,我每天在菜圃隨便就可以檢到好幾個雞蛋,吃也吃不完。從隔天起,年輕女士的母雞再也沒跑過來了。

R有時候,與別人發生權益衝突時,我們可以據理力爭,辯個你死我活,但這通常不是最圓滿的結局,也許我們應該思考,找到問題的「雞蛋」—對方在乎的是什麼?也許問題就自然解決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