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教案編寫策略:以臺灣漁業與生態共存議題為例

| 葉宏毅、許碧如、葉家棟

【文 / 臺中市致用高級中學生物教師 葉宏毅、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專案助理 許碧如、
課程及敎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葉家棟】

臺灣以「捕魚實體」的地位,同時加入了八個大型的國際漁業組職(北太平洋鮪類與似鮪類國際科學委員會(ISC)、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CCSBI)、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IATTC)、南太平洋區域漁業組織(SPRFMO)、國際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北太平洋溯河性魚類委員會(NPAFC)與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目前,我國在遠洋漁業的實力,已不容小覷。我國加入國際漁業組織,取得國際捕漁配額,同時必須執行保育的工作。

20121011日,綠色和平組織在高雄港──全世界出口量最大遠洋漁船造船廠,進行直接行動,十位行動者於造船廠以身懸掛「海嘸魚,擱造船?」15公尺布條,抗議興建更具掠奪性的圍網船與延繩釣漁船,及抗議人工集魚器的使用。

以捕黑鮪魚聞名的小琉球與東港漁民,已經開始反思,「過漁」現象所帶來的漁業衝擊,開始思索「用什麼樣的漁法捕魚魚獲量最大?」實際上,每一種漁法捕魚都有優缺點。註冊於東港漁港的「櫻花蝦產銷班」,近十幾年以來,以漁會自治的方式,成為永續櫻花蝦漁業的楷模典範,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在國家教育研究院「101年高中職海洋教育補充教材之發展研究」中,臺中市致用中學葉宏毅教師提出的教案(同漁不同調)設計理念如下表所示。教學過程以「臺灣漁業與生態共存」公聽會的模式進行,將學生分為五組,分別代表「政府單位 漁業署」、「漁民組織」、「專家學者」、「環保團體」及「公聽會民眾」。進行公聽會前,學生必須對其所擔任的角色蒐集相關資料。學生可以藉由公聽會,表達其對漁業的看法,公聽會目的係傳達共存的概念,及永續的精神。相信這堂課,讓學生能夠以同理心傾聽不同型態群眾的心聲,深入思考海洋資源永續的重要性,及臺灣漁業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