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

| 潘德勳

1046期海外臺灣學校特教與輔導知能(進階)研習班

【文 / 雅加達臺灣學校小學學務組長 潘德勳】

臺北啟智學校復建組王晴瓏組長在課程中提到,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無障礙環境』是(包括硬體設施無障礙及同理,接納,禮讓之人文無障礙)為『健康社會』定義的重要依據。也指出傳統的『無障礙校園環境』是供障礙者使用的建築及其相關設備的物理性無障礙環境。校園的設計及設備均符合可達到、可進入、可使用之要求,並注意安全及防範意外(教育部,民91),最令人振奮的是,現階段所"流行"的『通用設計』已經成為世界潮流,也就是設計的考量不應僅考慮行動不便的障礙者,而應在設計之初即考慮到『全體大眾』的使用。顯而易見,全球的教育界『先知與前輩』,將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大愛』的教育環境,無論是障礙生或一般生,生理或心理的,都可以無憂無慮的歡樂學習,做一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有快樂的老師必有快樂的學生,反之亦然;並可以促進『融合教育』達到成功的可能。

回想『教育部特教小組』執行秘書林坤燦講座,在2011年『國際身心障礙日』專題報導【特殊教育服務 無止境】中指出,提升身障學生的受教人數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為這些不同障礙類別的學生,提供最適性的教育措施及適當的支持服務,讓他們有機會充分發展潛能。也就是教我們普通班的老師,唯有努力學習用心的製作『融合教育個別化教育計畫』以期障礙生在普通班也能發揮『潛能』!進而在未來能對社會有所貢獻。瞭解【融合的好處】應是行動前能量儲備的第一步;1.特殊學生成本降低。2.代表教育系統正向的改變。3.和同儕建立新的社會關係。4.讓所有人主動關心,對普通及特殊生的學業及社會性有益。5.有機會接觸到較有天賦的教師。6.能接受高品質的普通教育。其中我最關心的是,"和同儕建立新的社會關係和讓所有人主動關心",身為教師必須以身作則教導學生要如何用『愛』包容障礙生的不適當行為,並要發揮所有的影響力要讓所有的人用『愛』去關懷,所有不管是障礙生或是一般生的學業和面前社會的未來。

當所有的【硬體】和【軟體】,【生理】和【心理】,學生、老師、學校、家庭、社會甚至整個國家都準備好,但我們還不能保證,(學生)從此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因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生老病死在所難免。所以心理師黃龍杰講座,所講述的創傷輔導(安心服務)就變的很重要,我們學了很多,但我一個字都不想提!因此我希望不幸的事永遠不要發生。

由於是『進階班』,無可避免的是,那些令人視線模糊、昏昏欲睡的專有名詞和學術用語,在上課時,都毫不留情的攻擊你抵抗與周公下棋的意志力。感謝所有講座忍耐與包容我們少數學員的上課不當姿勢,也不會計算我們打哈欠的次數,更沒有輕意發怒,更要感謝(臺北市特教資源中心)蔡明蒼主任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盧台華教授,在上課時,毫不保留的傾囊相授,甚至犧牲午休及下課的時間,為學員們釋疑及滿足特殊的需求。最後要感謝【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林淑貞主任委員、【國家教育研究院】吳清山院長和【教育人力發展中心】洪啟昌主任及承辦此次研習的所有相關人員,你們的『努力』還有『無私的大愛』我們都收到!並會帶回我們所屬的海外臺灣學校將這份『愛的教育』發揚光大。如果有人問我,一生之中,有沒有一本書或某一次的研習會,可以影響你一生!我的回答恐怕就是;這次第1046期海外臺灣學校特教與輔導知能(進階)班和我手邊的這本『研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