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講堂】未來的學校:政客、教師與研究者之間關係的再思

| 馬浩翔

【文 / 綜合規劃室 馬浩翔】【圖 / 綜合規劃室 許媛婷】

本院於本(101)年度1106日舉行之教育研究講堂,特別請到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客座教授J. Eric Wilkinson進行專題演講,講題為未來的學校:政客、教師與研究者之間關係的再思(Schools in the Future: rethin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ian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假臺北院區九樓簡報室進行專題演講。該演講由綜合規劃室陳榮政主任主持,並開放外界有興趣之人士以及院內各行政單位或研究中心之人員參加。本院吳清山院長也在百忙之中抽空出席,並與講者進行意見交流。演講進行時間約一個半小時,並於演講結束後開放現場聽眾提問或分享心得。

講者Wilkinson教授為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教育學院教授,也是前蘇格蘭教育研究協會(Scot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主席,同時為教育學及社會學專家。本次演講首先以意識型態的幾種類型切入,討論保守主義、自由主義以及後現代主義之內涵,並佐以其身為外國學者在臺期間所觀察到的現象,以及自身於英國生活、任教時的經驗想法等,指陳意識型態實則左右了一國之施政方針,而教育政策以及制度也在不同意識型態的主導下,在不同國家中有截然不同的發展。

以目前臺灣即將施行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為例,講者表示此法令一旦通行,臺灣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施行如此長期之國民基本教育的國家。講者雖未能評論此作法之優劣態勢為何,然而以我國在教育領域領先全球之作法,實則抱持肯定支持之態度。

講者也表示臺灣目前民主政體的發展已趨成熟,但在教育制度的改革上仍存有相當多挑戰。身為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之亞洲國家,其來有自的教育體制其實存有僵化之模式,今日政府當局欲針對既有的體制現況進行改革,實則需要更多大刀闊斧的作法,並且必須考量今日國際社會之趨勢以及全球化等條件,才能完成最有效的改革。

豐富精彩的演講內容,在講者談笑風生並且極富幽默機趣的輕鬆氛圍下告一段落。最後留時間給現場聽眾提問。講者也在輕鬆的互動中,分享了自己身為國外學人對於臺灣的觀感與喜愛之情,並且也開心地告知聽眾已取得在臺灣永久居留的身份,此次演講就在講者與聽眾熱烈的討論氛圍下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