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16卷第4期 以高階統計洞悉教育研究脈動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編輯部

  本刊自2020年起調整為不分領域出刊,各期容納的論文可能涉及不同領域。本期由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院長洪儷瑜教授擔任輪值主編,本期共收錄三篇論文。雖研究主題不同,但恰巧皆為高階統計的運用。

  《臺灣高等教育學程證書薪資效果之研究》和《品德教育實施成效及其調節變項之統合分析》,雖然主題不同,但皆以高階統計方法來探討高等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成效;《IPMA-RG在教育研究之應用》,介紹「迴歸分析本位的重要-表現圖示分析法(IPMA-RG)」以及其在教育研究的運用,讓本期儼然成為高階教育統計在教育研究之應用專刊。

  《臺灣高等教育學程證書薪資效果之研究》,根據「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後續調查:教育與勞力市場的連結」(稱為TEPS-B-SH資料庫),針對1984-1985年出生,從就讀高中或五專時開始調查,並於2009、2010、2015追蹤他們在職場狀況,藉以探討高等教育各種學程證書(包括雙主修、師資培育學程、輔系、學分學程)與大專校院畢業生之薪資的關係。本文以追蹤資料的隨機效果模式分析,發現各種學程證書以雙主修學位證書與薪資的正相關最為穩定,其次師資培育學程,其與薪資也呈正相關,只是隨著就業年資而降低,且因就業類別而異,其他學分較少的學程證書與薪資關係不大,甚至有呈現負相關,藉此證明我國高等教育推動的雙主修或輔系學程在就業上的效益。

  《品德教育實施成效及其調節變項之統合分析》,是以2000年至2020年間51篇符合實證研究的品德教育教學研究,透過統合分析法,探究國內品德教育之實施成效,並分析影響品德教育實施成效的調節變項;研究結果顯示品德教育教學成效有中等偏高的效果值,但其成效受到教育階段、學校位置(城市、鄉村)和區域(北、中、南)等變項的影響,以幼兒園和小學實施成效較佳。

  《IPMA-RG在教育研究之應用》,作者針對IPMA的理念和IPMA-SEM的缺失,提出以迴歸分析為基礎的IPMA-RG;本文先介紹IPMA-RG 的理念、分析流程和報告分析,比較其他IPMA-SEM與IPA,最後以校長情緒智慧領導能力量表的資料進行分析,檢驗IPMA-RG與IPMA-SEM二者的結果,發現兩者結果相似,且IPMA-RG具有可以使用SPSS或EXCEL等統計軟體的特性,可謂IPMA分析的簡易版,可作為有意運用IPMA統計分析的研究者之使用參考。

  本期所有文章皆收錄在「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TERIC),歡迎讀者上網點閱或下載全文閱讀(期刊名與卷期:《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16卷第4期)。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高階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