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快訊-《後殖民文學的語言》

| 張復萌

【文∕編譯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張復萌】【圖∕出版商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後殖民文學的語言》一書係由國家教育研究院整併前之國立編譯館與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合作翻譯發行之學術著作,並已於本(100)年8月發行上市。本書原著由伊斯邁‧達立(Ismail S. Talib)編著(目前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英文系),譯者為李勤岸(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新加坡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現在仍是大英國協的一員,其所置身的後殖民情境毋庸置疑。新加坡雖以馬來語為國語,但英語作為行政與金融商界的通行語言至今一如殖民時代,其宰制性地位並未因國家獨立而動搖或稍有改變。不僅如此,執政者還不時深怕國民英語水準日漸低落而憂心忡忡,對社會上或影劇中流行的所謂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更是頗有微詞。在這個現實環境與學術氛圍下探討英語的後殖民性與其在後殖民文學中的角色,顯然適切且饒富意義。

作者開章明義將英語界定為殖民語言。他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建立英語與殖民主義的關係:一是某個入侵英格蘭的德語部族將未來的英語引進英格蘭;另一是後來英國的海外殖民將英語散播到世界各地去。大英帝國最強盛的時候,地球上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土地是屬於帝國的,包括日後成為美國國土的新英格蘭十三州在內。當大英帝國崩解美國崛起繼承了全球的霸權地位,英語的勢力不但未曾稍弱,反而隨美國的影響力而躍升為全球通用的語言,因此有「全球英語」的說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以英語為媒介的文學就不限於英國文學,還包括了美國與大英國協諸國的英語文學。雖然不是所有大英國協國家的作家都以英語創作,但是英語仍然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然,並不是所有作家都滿足於英語所帶來的令譽。目前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爾灣校區的肯亞裔著名作家恩古吉(Ng.g. wa Thiong’ o),他代表了一個旗幟鮮明的論述立場。恩古吉最早以英語創作,特別在小說與戲劇方面,是屬於世界級的作家;但是在一九八○年代前後,他開始反省以英語寫作的問題。在以吉庫尤語發表的〈語言的帝國主義:英文,世界的語言?〉(“Imperialism of Language: English, a Language for the World?”)一文中,他雖然稱英語為帝國主義的語言,但是他也承認英語所承載的文化價值與民主傳統。只不過他擔憂英語的霸權地位會摧毀或邊陲化其他的語言和文化。他說:「許多語言的滅亡絕不應該成為少數語言生命的條件。相反地,許多語言的生命應該為任何人類藉以溝通的跨國或普世語言增添生命。」他不僅毅然決然改以他的母語吉庫尤語和基斯瓦西里語寫作,甚至將自己的基督教名字詹姆斯改回原來的非洲名字。即便如此,恩古吉往後的任何著作仍然會由他自己或他人翻譯成英文流通於世。我們也只能透過英文繼續閱讀恩古吉的創作和評論。本書以恩古吉的論述立場貫穿全書的討論確實有其道理,作者甚至以「恩古吉對英語帝國主義的有效警告應該受到注意和尊重,即使我們並不完全同意他的觀點」作為全書的終結。

本書中大量探討印度、奈及利亞、加拿大、澳洲、蘇格蘭、威爾斯、愛爾蘭及加勒比海地區的英語文學(大致屬於我們所說的新英語文學),析論個別作家在面對英語的流變與多樣面貌時,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遺產,維護自己的國族認同,讓我們看到現代英語的可塑性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