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高等教育機構扮演培育新世代人才更關鍵的角色

| 張珍瑋

【文/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張珍瑋】

  近年世界各國面對世界與本土經濟結構急速變遷的現,而期待可以培育出新的人才以因應新的需求,然而一些大學畢業生實務經驗不足與理論與社會節,未能符合業界與社會期待,進而導致大眾對於高等教育機構所教授的知識已不符時代潮流的質疑。對於業界而言,他們難以找到所需之才;對學生而言,在學校所學的也與社會節;對於家長(付大學學費者)而言,大學的文憑因未能有相應的「實用」價。而使一般大學對於接受大學教育及獲得文憑的意義有所懷疑。

  在美國,根據佩尤(Pew)研究中心的調指出:「57%的美國人認為高等教育相比上學的費用,不能提供很好的回報」(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11/6/30)。而在由克萊斯基基金會(Kresge Foundation)贊助進行名為「高等教育獲利?學生、校友和雇主對營利學院的看法」(Profiting Higher Education? What Students, Alumni, and Employers Think About For-Profit Colleges)的報告中,依據800名即將入學學生、200名在學大學生、250位校友以及650名雇主回覆的問卷進行抽樣,以及針對雇主及即將入學的成人學生焦點小組做出問卷結果。其中學生普遍認為老師用心、小班制以及有效率的課程,都是正面評價。然而,一提到大學學的價,獲得的評價回應則有褒有貶。37%的校友認為大學學「很得」,32%則認為「不太得」,30%則表示無法決定(駐芝加哥辦事處教育組,2014/2/20)。

  加拿大則在大學校院所培養的豐富知識、科技技能及基本技能與進一深化及達到經濟與社會效益中間,生了教育與技能之間的落差。在2012年一項針對15千名大學畢業生的問卷調中發現,76%的學生認為大學提供相當多主修科目的知識,但僅有45%的學生覺得已經有足準備可申請研究所或其他專業課程。以一般學術技能來看,也只有52%71%的學生認為大學在如何辨認及解決問題或有效的學習方面獲得很好的發,結果令人擔心(駐哥華辦事處教育組,2014/2/24)。

  現今全球高等教育積極擴張發展,更多年青人可以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薰陶,高等教育階段實可成為扭轉目前「失落世代」成為「機會世代」的關鍵,期待高等教育機構能與政府及相關單位合作,扮演更為主動積極的角色,幫助年青世代開新局。

【資料來源】 

駐芝加哥辦事處教育組。(2014/2/20營利學院校友普遍給予母校肯定,1/3認為學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11/6/30美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回暖

哥華辦事處教育組。(2014/2/24加國學生學歷與技能是否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