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尋求世界頂級大學之路

| 黃淑玲

【文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黃淑玲()

俄羅斯尋求世界頂級大學之路:新排名系統與打造頂尖大學

建立一個知識經濟的國度是俄羅斯當今的首要之務。俄羅斯承認自己在高等教育上落後的同時,對舊日蘇維埃的教育與科學上的光榮有無限鄉愁。

全球排名不如人

俄羅斯也如其他關心高等教育的國家一樣,開始自己的高等教育與研究嚴加檢視在全球高教版圖上的位置。俄羅斯的一級大學在世界排名中表現不佳:依照上海交通大學的2004-2008的世界大學排行,莫斯科州立大學約在第6676名之間,而聖彼得堡大學則在400500之間。而莫大在高等教育時報(Times Higher Education)中的排名,打自2004年以來就一直在79231名之間打轉。俄國的學界對此並不感奇怪,僅擔憂又多了一樁事得解決;其他各界則不解何以俄國的高教如此不如人;而其國內面對全球四面八方的挑戰則意見軒輊,充分顯現當國對高教缺乏社會共識。

俄國新創的世界排名系統

俄國對於世界大學排名的研究方法與排名結果很不滿意,所以RatER(俄國獨立研究機構)2009年研發了一套排名系統,聲稱更正確且客觀。此套排名系統的創作人強調此排名更著重教育品質與教學 [譯註:換言之,相對於傳統上著重教授的研究產出,新的排名趨勢漸漸趨向將焦點放在整體的教育品質與教學。所以,學生的學習成效在評鑑與大學排名不得不稱重要。] 排名資料的蒐集包括大學問卷調查、教育統計資料、大學的報告以及Scopus 資料庫 [譯註:繼ISI之後最受研究或排名機構廣泛採用的學術出版品查詢資料庫];排名指標則包含教程(programs)或領域總數(field of study)、專利或得到新發現認證之總數、電腦中心之表現、學術著作之發表總數與被引用頻率、國際獎項、大學每學生單位預算(university budget per student)、大學在網路上之曝光度和國際學生人數。這個新的排名指標將“莫大”推向第全球五名的位置,比起哈佛、史丹佛與劍橋大學則略勝一籌。這樣的結果自然又引起學界的一陣撻伐,說是研究法上大有疏漏;然,這樣的排名指標,也不失為一種討喜的另類思考!

俄國爭取世界排名的計畫

俄國政府關心教育的現代化與世界排行。面對世界紛杳致來的挑戰,因應之道就是大力支持精挑細選過的大學作為重點研究型大學:2006年俄國的教育與科學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合併數個區域性大學,成立了西伯利亞大學與南方大學,以提升大學所在地的高教水準,作為走向世界大學的第一步。2006-2008俄國政府篩選出57所大學,資助開辦具有學術領域創新的學程/系所(每校最高上限可得33百萬美金)2008年俄國總統更簽訂法案,鎖定未來10年位於莫斯科的一所國立核子研究大學與科技大學為研究型大學。2009年教育與科學部又計畫未來五年,聯邦政府將補助六千萬美金,成立研究型大學。這個計畫有110所大學競逐,最後,共12所大學入選,其中有9所是科技大學。[似乎有我們的五年五百億的氣味]

經費增加外,高等教育的體質也跟著改變:從純粹的教育機構轉變成有自主性的教育組織,享受經濟自由但又不受強迫。例如,俄國國會將立法通過莫大與聖彼得大學成為聯邦資助的大學,並得以額外辦裡入學考試,發予畢業證書等,但大學校長仍可能由俄國總統派任。

顯然俄國也仿效他國,先定義何謂菁英大學,然後全力資助之。當然,開放大學競爭資助也意味著國家仍控制何種學程得以設立,而研究型大學若是不成功,國家補助自然即刻消失。

話再說回來,俄國尚未詳述究竟如何打造世界級的大學,具體標準為何?辦校成功與否又如何評估?成為世界級大學的進程又如何衡量?總的說來,至少未來五年,俄國的大學仍未能進入世界大學榜,特別是出版量與被引用次數也非一時三刻能成長。[從這個角度看來,本評鑑中心在整個社會尋求高教品質的氛圍下,提出可實現、可衡量的標準,明確定義何謂辦學成功,讓所有大學有遵循的依據。這的確為台灣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催生,無怪乎香港科技大學的社科系教授盧一威,要撰文大書本中心在台灣高教國際化的角色。]

達到世界水準的學術文化 - 一種道德的吶喊

值得一提的是,成為一所世界頂級的大學,財力、物力、設備、國際化程度等雖是必要,但仍不夠充分。在民主的文化氛圍下,卓越的研究與教學需具備幾個先決條件,例如學術自由、透明化、決策時重視同儕間的相互尊重(collegiality),以及公開競爭。這些重要的價值,無論在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都需繼續努力。在俄國,學術自由、同儕審閱、決策透明化以及公開競爭等,仍十分不足,而這些條件都是達到所謂的學術卓越的充分條件。[台灣走在那一條路徑上呢?我們追求卓越、拔尖的同時,每個校園內的學術風氣是什麼? 學校與學校間的合作性如何?台灣整體的學術風氣如何朝向哪裡?政府決策階層對大學的治理態度是什麼? 這些都是可以檢視的面向。如果相當完善,我們已充分具備身處世界大學之林的條件;若否,也可與他國齊步努力!] 如何創造卓越呢?文中建議,教授薪資仍是主要的面向[或對博士人力在薪資整體的提昇],明確的任務範圍、在校園內或社會上有一套誘因充分的獎勵制度、做研究的激勵與機會、與他國教授融合的機會、以及流利的英語能力等等。有了上述的元素,則能吸引「最好的、最聰明的」教授與學生,形成一種良性的學術風氣,進而帶領學校走進世界大學之林。

知識創造的多元性

對俄羅斯而言,僅僅擅長於某單項的研究仍是不足的。就高等教育的組織與研究特性而言,鼓勵橫向發展,促進大學之間或是大學與研究機構間的合作才是生存之道。

結論

顯然,在建構一個知識經濟與民主社會的同時,政府選擇科技大學(之前的蘇維埃科技學院)是為了重點培養應用類的研究與發展,而低估基礎科學在策略上的優先地位。當然,補助學程在短期內仍不能顯現出戲劇性的改變。無論如何,運用實驗精神,開創一個享有自主性的組織,這在俄國的高教轉折點上仍是個引人振奮的作法,提供大學諸多研發的契機,即使成效並非立竿見影,頂級大學也非一時三刻能夠造就,但卻能顯示在俄國現今的高教情勢下,創新是否真能成功

Smolentseva, A. (2010). In search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The case of Russia.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58. Retrieved from http://www.bc.edu/research/cihe/ihe/issues/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