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幸福感的意涵及價值

| 蔡進雄

【文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蔡進雄】

近年來由於正向心理學備受關注,幸福感已成為組織行為學研究的重點,筆者歸納中外相關文獻發現幸福感是一種主觀的情緒及生活滿意度感受,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正向情緒較多及對自己的生活滿意度較高,則此人較有幸福感,值得提醒的是,正向情緒是屬於情緒面向,生活滿意是認知面向,而不管是情緒面向或認知面向,都是一種個人的主觀感受,是以也有學者將個人幸福感之研究稱為主觀幸福感。

至於幸福感的價值或功能,就身心靈的角度來看,幸福快樂的人身體比較健康,這是有醫學根據的,幸福快樂的人之心理情緒狀態也較為良好,幸福快樂的人比較願意接觸人群及幫助別人,不封閉自己,因此於強調生命意義的靈性亦會比較高。可見,個人的幸福感與身心靈息息相關。此外,個人在職場的幸福感也與工作表現有所關聯,快樂幸福的工作夥伴比較熱情 而熱情的人比較容易成功,反之,長期負面情緒及不快樂的工作夥伴或主管,我們甚至可以說是犯了一種「情緒公共危險罪」,因為情緒會相互感染的。

    明瞭幸福感的意涵及價值功能,接下來要說明如何讓自己擁有幸福感,如前所述,幸福感是一種主觀的情緒及生活滿意度感受,重點在於主觀感受,所以雖然影響幸福感的因素眾多,但念頭及想法是決定個人幸福感很關鍵的因素,舉例而言在工作中同樣一件事情,有人認為是一個負擔或挫折,但有人就認為是一種挑戰及成長的機會,而以幸福感的角度觀之,是相當鼓勵人們採取正向思考的,所謂「一念一天堂,一念一地獄」。換言之,幸福感常來自個人的一個念頭或思維,正向或負向情緒是個人主觀的選擇,對生活是否滿意也是個人主觀的認知。假如有人擁有龐大財富但時常有負面情緒並對其生活不滿意,則其雖擁有令人羨慕的財富,但以幸福感觀之,他並不是一個幸福的人。

從事教育工作者,特別從事教學的教師,更應該常保正向情緒及較高的生活滿意度認知,讓自己幸福快樂,此乃幸福感是一種正向心理狀態,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情緒,試想一位充滿愉快、喜悅之正向情緒的教師,走入教室所散發出的正向影響勢必會感染學生的學習,當然教師不必每次都要以笑容面對學生,因為要求學生守規矩,偶爾也要有嚴肅臉孔,但常有正向幸福感對教師心理健康及學生學習都是需要的。

總結而言,人不可能一直很幸福快樂,但時常讓自己有幸福感確是重要且明智的,做好情緒管理及肯定滿意自己的生活狀態,亦即正向情緒多一點、負面情緒少一點、生活滿意度高一點,則不必有太多外在條件下,個人仍然可以擁有幸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