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大學校園國際化的國際趨勢—美國經驗與啟示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陳昀萱 副研究員

壹、前言

  隨著百年來全球化急遽發展,全球社會與生活也早已進入密切連結的時代,而個人所面臨的全球化挑戰,也促使各國政府不得不積極推動各種教育政策以其培養具備全球素養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公民,高等教育國際化則在此間扮演關鍵的角色。雖然新冠疫情過去五年來對全世界大學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特別是教職員與學生實體跨界移動)造成相當程度阻力。但是,如何運用遠距教學科技與校園國際化策略,來補足實體跨國交流的限制,也成為許多國際高等教育學者所關注的議題。本文嘗試以美國經驗為例,檢視美國大學校園藉由專業團體自發調查並推動國際化的經驗,供作國內相關單位思考運用學術研究專業發展校園國際化策略的參考。

貳、美國教育委員會及其大學校園國際化的意涵

  校園國際化的概念並非全新的概念,許多國際高等教育學者都曾提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性。由於本文以下將聚焦於美國教育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ACE)定期發布的大學校園國際化地圖及其建議策略,此處先簡介ACE,隨後說明ACE所提出大學校園「全面國際化架構(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 framework)」概念。

  美國教育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是一個由美國大學自願加入會員的非營利高教專業組織,1918年成立,主要任務是推動高等教育制訂有效的公共政策、促進高教創新、提升高教品質。目前有美國國內外大學共1700多所大學與相關組織成員,因此也是唯一可以代表經過認證可授予學位的大學成員組織,其成員大學的畢業生佔全美可授予學位大學畢業生三分之二以上。此外,ACE也是美國國務院聯合國教科文聯邦諮詢委員會的委員之一(U.S.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UNESCO),足見其作為美國大學專業團體在高教領域的專業代表地位(ACE,2024;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4)。

  ACE除了分眾辦理提供其會員各種高教專業訓練課程與服務,也進行高教議題研究並據以提出建議(research & insight)、推動許多政策倡議(policy & advocacy)。其中高教研究範疇包括了高等教育多元包容(diversity & inclusion)、學生支持與成就(student support & success)、國際化與全球參與(internationalization & global engagement)、資深領導者與團隊(senior leaders & teams)。在每一項研究範疇中,又包含數項關鍵研究主題,ACE依據這些主題進行定期研究、並發布研究報告。而國際化與全球參與的研究範疇,涵蓋了「全面國際化(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全球夥伴(global partnerships)」、「國際學生(international students)」、與「全美大學校園國際化圖像調查(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等四項主題(ACE, 2024)。

  經由長期具體的研究支持發展,ACE(2023)指出:校園的全面國際化架構是一種整合政策、計畫、倡議和個體策略的架構,目的是為了促進全球永續發展與公平參與全球化進程,因此校園國際化必須基於組織成長的思維、持續動態發展的過程、而不是靜態目標。也因此,大學內所有成員—包含學生與教職員,都是推動校園國際化公平與跨文化轉型的核心,國際化無法存在於幾個孤立辦公室、侷限在特定學科、保留給少數學生的機會。最終,全面國際化並非附屬任務,而是提升大學自身教學、研究、服務任務的重要工具,每個大學都必須依據其獨特的教育目標和校園文化脈絡,來理解思考全面國際化的意義。

  ACE將大學校園國際化從三個角度界定出六大面向。首先,三個角度包含了:1.多元公平包容、2.敏捷轉化、3.資料為本決策,以下摘錄這三個角度的核心精神。

 

視角 說明
多元、公平、包容(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 以公平正義為本的國際化具有批判反思性,積極要求校園領導者與執行者積極關注思考是「誰」從「誰」的角度參與規劃與決策,全體學生都應該有機會得以接受全球教育(global education)
敏捷轉化(agility & transformation) 從機構層面及時預見破壞力並發展回應反制的制度和能力,具備敏捷能力的大學,會為了達到其教育任務,具備回應逆境的核心穩定性、彈性、與韌性,面對危機時善用創新與企業思維,有效運用現有資源發展出轉型的解方。轉化能力也是一個策略性、協調性、有意識的的整合政策、計畫、措施和個體的過程,藉以強化大學的本土價值與全球價值,服務更多元的學生與教師族群。
資料為本的決策 (Data-informed decision-making) 讓學校國際化的目標、進展、和成果都基於學校自行探究、持續評估的基礎,以資料為本表示從一開始推動國際化,就將指標建構到計劃過程中,並不斷提問:如何知道是這樣?支援大學進行這些研究或決策者,參與並協助領導者辨識參與全球化的利弊得失及挑戰。指標建置與反芻分別提供量化與質性方法來盤點、分析、和理解學習者及大學可以成功的優勢與挑戰。

來源:節錄自ACE (2023)。

 

  而全面國際化的六大面向則包含:機構投入國際化政策(Institutional commitment and policy)、領導層級與結構(Leadership and structure)、正式課程與配合課程(curriculum and co-curriculum)、教職員支持(faculty support)、移動力(mobility)、以及國際夥伴(partnership)等。

參、美國大學推動校園國際化策略與啟示

  如同前述,美國教育委員會定期依據高等教育重要議題定期進行研究、並發布研究報告,以下歸納「全面國際化架構」與「全美大學校園國際化圖像調查」,綜整ACE在推動大學校園國際化所進行的三項重要工作,作為我國主政單位與各大學推動校園國際化的參考。

一、定期調查累積決策知識

  如同前述ACE所建議的證據本位決策,他們從2003年開始定期進行「全美大學校園國際化調查(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此後分別發布2008報告(2006進行)、2012報告(2011進行)、2017報告(2016進行),ACE從2003年開始每五年進行一次「美國大學校園國際化程度地圖調查」。這項調查評估美國大學校院推動校園國際化的現狀,分析調查時程內的整體發展與趨勢,並確定未來優先工作。這項定期調查也是美國高等教育校國際化唯一的全面性綜合數據, 

  調查主題與面向,也是依據前述所發展的ACE全面國際化六大面向作為參照架構,此優點是得與上一回調查對照比較,進行分析後,指出整體需要強化的面向與建議,更可以隨著長期調查累積發展出更充實完備的校園國際化策略;當然,因應時代趨勢變遷而進行調查項目的調整仍有其必要性,ACE也將這些微調與說明、所運用之研究工具於報告書中詳細說明,歷年調查結果全數公開在網站上。

二、反映時代趨勢指出美國大學面臨挑戰

  不同的時代脈絡,肯定有不同的政治經濟情勢影響,而長期調查的優勢就是可從回顧角度綜整,以ACE發布的最近兩期《美國大學校園國際化地圖》為例(ACE, 2017、2022)。2017顯示美國大學在面對川普總統選前宣示緊縮外國移民與學生政策對於美國大學校園的隱憂;而2022年則顯示 60%的大學表新冠疫情期間國際化程度較低,但也有三分之二大學領導者對全球參與(global engagement)持積極樂觀的看法(駐芝加哥辦事處教育組,2022)。以下簡要摘錄這兩期報告的部分調查結果,一方面供作吾人瞭解美國大學近十年推動校園國際化的現況,同時說明反映趨勢的重要性。

 

年度 2017 2022
主要發現

1. 各大學對於推動校園國際化普遍持樂觀的態度

2. 各大學制定具體政策與策略整合校內各單位投入國際化

3. 以學校內部資源推動國際化為主,也有相當學校嘗試引進外部資源

4. 相對於其他校園國際化面向,學生移動力重要性顯著增加

5. 運用學術與課程政策來強化校園內全球素養課程的學校顯著增加(以下略)

1. 新冠疫情造成國際化嚴重挑戰,但各大學也都運用各種策略展現韌性與彈性

2. 推動校園國際化最重要的三項因素:協助學生面對全球化時代、促使校園的學生與教職員更為多樣化、吸引未來學生

3. 運用科技對於國際化相當重要,疫情時期尤然

4. 國際夥伴策略與發創造出許多新的國際化機會

5. 增加美國學生出國學習、鼓勵國際學生進入校園仍為優先任務(以下略)

 

三、ACE全面校園國際化的工具箱

  經由調查分析,ACE將校園國際化主要面向可推動的策略彙整成參考的資源工具箱(toolkit)公開在網站;此外,也依照各面向臚列例舉各校推動有成的實務案例供各大學了解,以下摘錄重要面向的幾項工具供參考(ACE,2023b)。

 

面向 工具
國際化的承諾、制度與行政結構

1. 宣示任務與行動策略

2. 推動國際化的計畫

3. 設置推動國際化委員會組織與章程

4. 設置推動國際化委員會網站

5. 教職員國際化活動問卷(以下2項略)

課程、輔助課程、與學習結果

1. 通識教育課程內涵蓋全球化元素

2. 全大學的外語能力要求

3. 提供國際化課程的指引與資源

4. 設計指定國際化課程

教職員國際化政策與實務

1. 國際化的終身職升遷指引

2. 協助教職員全球移動力計畫

3. 鼓勵教職員推動國際化活動獎項

4. 鼓勵教職員推動國際化獎助金

5. 師生國際研究計畫(以下1項略)

學生國際移動力

1. 大學贊助海外學習計畫

2. 發展以專業領域為核心的海外學習計畫指引

3. 學生移動力研究

4. 教師主持的短期海外學習計畫

5. 國際學生導生計畫(以下15項略)

合作與夥伴關係

1. 夥伴計畫與合作協定範本

2. 全球參與計畫過程與政策

3. 持續檢視國際夥伴關係與協定

4. 國際夥伴業務主管的職務說明

5. 其他類型資源與夥伴關係

 

  綜上,美國教育理事會以其大學代表性,發揮高教學術研究專業,運用累積長期調查研究的成果,以務實態度檢視時代變遷、回顧推動高等教育校園國際化挑戰、提出工具箱策略展望未來,都頗有值得我國參考之處。

 

參考文獻

駐芝加哥辦事處教育組(2022)。儘管疫情中斷了國際教育,大學對全球化仍充滿希望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2017). 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17 Edition.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2022). 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22 Edition.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2023a).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 Framework. Retrieved from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 Framework (acenet.edu)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2023b). Internationalization toolkit.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2024). About the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4). U.S.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UNESCO.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大學校園國際化的國際趨勢—美國經驗與啟示.pdf (另開新視窗)

大學校園國際化 (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