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走入蘭嶼:探索雅美/達悟族的教育現場與在地智慧

「114 年蘭嶼原民實校觀摩暨雅美/達悟族在地知識學習」增能計畫

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 Skaya Siku、吳孟珊

  為深化本院與教學實務現場及部落間之對話交流,進而拓展同仁對於原住民族教育議題之學習深度及後續研究方向發想,本院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於2025年4月28日至30日在臺東縣蘭嶼鄉辦理原住民族學校教育觀摩暨民族祭典學習內部增能計畫,聚焦於臺灣離島的原住民雅美/達悟族實驗教育學校觀摩與在地知識學習。

  本次增能計畫包含兩場到校焦點座談及五場文化增能工作坊。除到訪臺東縣蘭嶼鄉椰油國民小學及臺東縣立蘭嶼高級中學兩所實驗教育學校進行交流,關注雅美/達悟族民族知識體系建構中,有關傳統智慧、歲時祭儀及生態保育之教學設計。

  五場增能工作坊則規劃具備特殊文化內涵之性別平等、環境教育及人權思辨等相關課程,其中「建築知識-地下屋結構設計」課程,係透過深入當地傳統地下屋的方式,瞭解建造概念及由來,一探過去族人的生活樣貌;在「土地利用暨農耕知識-旱田與水田(芋頭及農作物)」課程中,講師帶領體驗除草、拔芋頭、種芋頭及除害蟲等傳統人力耕作技法,藉此認識蘭嶼的芋頭種類及其在雅美/達悟族生命禮俗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而「生態永續暨海洋知識」課程,則藉由外觀辨認,學習當地常見的魚、蟹、螺、貝類品種,瞭解蘭嶼多元豐富的海洋生態,以及雅美/達悟族與海洋共處的永續智慧;「歲時祭儀中的女性視野:漁人慰勞祭與芋頭糕製作」課程中,以女性族人角度切入,探究芋頭文化與相關祭儀禮俗,透過芋頭糕、臘肉與陸蟹慰勞一年家庭中男性辛勤捕魚並慶祝豐收。最後,「歲時祭儀中的男性視野:漁人部落走讀(飛魚及大船文史、自然生態暨社會變遷)」課程,則由講師帶領我們走入漁人部落,一方面,細緻介紹在地植物、飛魚文化、造船技藝及習俗禁忌等傳統知識,另方面,深度探討雅美/達悟族人的當代適應、語文傳承及社會變遷等公共議題。

  期盼透過本次「蘭嶼原民實校教育觀摩暨雅美/達悟在地知識學習」增能計畫,為本院同仁與蘭嶼原民實校教育人員、部落族人搭建多元教育實踐之對話契機。


原住民族實驗教育 (另開新視窗) 雅美族/達悟族 (另開新視窗) 增能學習 (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