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搜尋
第 240 期
活動報導
第 256 期
研究紀要
的題型、來提升素養評估試題的信效度外,本研究將持續評估課綱推動對學生素養的實際影響:隨著教育改革如「108課綱」的推進,有必要評估這些變革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實際影響。透過學習活動的調整和教育制度的革新,檢視學生素
育解碼」專欄中,〈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現在與未來:適性揚才、彈性活力與學生基本學力鞏固的平衡挑戰〉,探討108課綱的發展現況及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文章除分析如何在彈性發展與學生基本學力培養之間取得平衡,同時提出未來
第 254 期
研究紀要
為,與社會參與及行動密切相關,故許多國家紛紛致力於SEL的推動。臺灣近來的教育改革也有類似的關注,如108課綱的議題教育,強調尊重多元、同理關懷、公平正義、永續發展等核心價值,與SEL的理念精神與內涵均有呼應。
教師無疑是108課綱中,學校課程改進計畫的關鍵要角,正如同跨域教師社群是「有機」發展、「互動」分享的基本運作模式,從成員
已經相當熟悉。然而,部分專業科目或實習科目的教科書無出版社願意編輯出版的情況一直都存在著。此情況又因108課綱的課程變革,將群共同專業科目、群共同實習科目和技能領域實習科目全部納入必修。因此使得稀有類科高達69
排名第3名)、科學素養次之(排名第4名),閱讀素養第三(排名第5名)。換言之,透過本次評量結果證明,108課綱推動四年後,確實有助於提升臺灣學生學科素養能力。但還是有部分關心教育人士認為,新課綱擴大了教育階級的
第 260 期
研究紀要
核心素養是108課綱之主軸,也是連貫各教育階段間以及統整各領域/科目的重要能力。然而,習慣於教授課本教材的老師,要如何轉
異(寫作業、打電動)、以及識讀能力(如師生對數位隱私的自我保護、判斷垃圾或釣魚郵件、假新聞)等。現行108課綱中小學階段的科技領域資訊科技(教育部,2018)也有涵蓋媒讀識讀的議題,可見國家對於數位媒體素養有相
第 255 期
活動報導
期學員以「動」字作為願景,象徵儲訓班學員面對當前教育環境多變的挑戰,應迎向改變、把握契機,此字亦呼應108課綱中的「自發」、「互動」與「共好」理念,期盼自己未來於教育現場中,皆能積極主動、靈活應變,成為推動學校
第 257 期
研究紀要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2023年5月25日)。高中(職)階段教育現況問卷調查結果說明—108課綱整體評價。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第二篇《理想與現實:108課綱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程改革之執行評估》藉由訪談高中公民教師,審視108課綱社會科課程改革的實踐成效,文中指出,課綱之探究式教學與跨領域學習的理想設計,因受制於教學時間、升學壓
第 258 期
研究紀要
參、從臺灣學生的國際評比表現看108課綱
第 259 期
研究紀要
座談的結果,據以研擬問卷的架構與內涵。問卷的內涵主要是為了瞭解教育人員、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對於現行108課綱培養學生所應具備核心素養之各個項目的看法、瞭解核心素養各個項目在學校落實的情形,並檢視是否有需調整或
統性文獻回顧,勾勒出臺灣 STE(A)M 教育的發展脈絡。研究顯示,自2006年至2023年間,隨著108課綱的推動,STEM與STEAM相關研究數量持續增長,並涵蓋了科學、科技、藝術及創造力等跨學科主題。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