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搜尋
第 226 期
研究紀要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其概念是略不同於九年一貫所重視「基本能力」。若簡單提要兩者間關聯,本文引用教育部回應表示「核心素養承續過去課程綱要的基本能力,但涵蓋更寬廣和豐富的教育內涵,學校教育不再只以學科知識作為學習的唯一範疇,而是彰顯學習者的主體性,重視學習者能夠運用所學於生活情境中」(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6年12月)。以此概念來省思英語文素養內涵,就學生認知表現層面,它重視學生不單純只是「知道」(knowing)英語文學科知識,能記誦單字、句型、文法等,更重視學生能就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與思考,以因應日常生活與未來學習的挑戰。整體而言,如何促進學生英語文「理解與思考」,遂成為重要焦點。 「理解與思考」是一個多層次概念,其下包含許多元素。學生除了能透過英語文讀懂或聽懂相關文章素材字面有清楚明示的意義(explicit meaning)外,學生也能讀懂或聽懂文章素材未明確指出之隱含(或暗示)的意義(implicit meaning)。此外,若往更高年級與複雜層次發展,重視學生能應用(can apply)所學到新的情境脈絡、能說明文章內觀點,提出有意義解釋。甚至,學生能跳脫文章內想法,以自身觀點(have perspective)進行分析與評估、與自我覺知(have self-knowledge),對於自身有更多認識等。整體而言,評量學生英語文素養,不單只是評量學生「知道」,更希望評量學生「能讀懂字面意、能聽懂言外之意、能應用所學概念、能解釋別人想法、有自身觀點進行分析評估、有自我覺知與認識等」。 在前述概念基礎,作者略舉範例篇章與提問試題如下,進行說明。下列圖1所示篇章屬於議論文,適用於國中階段學生,其內容多具有個人主觀意見。文內Patty陳述自己對於反對使用化妝品原因與立場,而Amada說明自己支持使用化妝品原因與立場,而目的多隱含著想說服別人的意味。 圖1 就促進學生理解與思考層面而言,教師可分別就「文本內(within the text)的重點(找出明顯訊息)、線(推論兩者關係)、面(統整主旨)」,到「超越文本(beyond the text)的提問,以俯瞰者(overseer)角度來檢視文內重點,進行提問」等依序由低至高層次提問。 1.What is Patty’s idea about doing makeup? (1) It keeps us healthy. (2) It helps us look pretty. (3) It makes the mirror look dirty. (4) It helps nothing with our looks.* 第1個提問在評量學生是否能直接擷取文本內明顯的訊息或要點,學生只要能理解Patty所提出的字面想法,就能在上述內文最後一句直接找出正確答案為4。本層次提問是常見於課室內篇章導讀或段考評量,能協助學生理解文本基本、明顯之重要訊息。 2.Amanda says, “It lights up my face and makes me feel good.” What does “It” mean? (1) Looking terrible. (2) Putting on makeup.* (3) Going to bed too late. (4) Looking into the mirror. 第2個提問在評量學生是否能連結前、後文的文意,直接推論出兩者的關係。學生只要能理解Amanda前文回應的想法 “When I look terrible from going to bed late, I put on a little lipsticks and eyeshadows.” 與後文It代名詞關係,是指稱 “put on a little lipsticks and eyeshadows”,就能直接推論出答案為2。本層次提問屬於連結兩個命題關係,協助學生從前述單一重點的理解,逐步跨到兩個重點訊息關係之理解。 3.What are Patty and Amanda talking about? (1) Doing makeup is important. (2) Telling stories about makeup. (3) Sharing ideas about makeup.* (4) Changing our lives with makeup. 第3個提問在評量學生是否能統整全文的重點,以形成主旨,關注文本的整體概念。學生須先推論出Patty所提出理由,皆是指向反對使用化妝品的立場,而Amanda所提出理由,皆是指向贊成使用化妝品的立場。後續,學生再統整自身經驗與篇章背景(如社交軟體討論場域),就能推論出本文主旨為3。本層次提問屬於整體全文理解,協助學生從前述兩個重點訊息關係理解,到多個、甚至全文整體性理解。 4.What do you think about doing makeup? Use Patty’s or Amanda’s idea to write down what you think.(請盡量以英文回答,完成下列句子) 參考句型:I agree with ________ (Patty or Amanda). I think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題計分準則:學生所表達的內容必須「基於文章重點,再進行個人論述」。若學生所選擇立場與其作答反應一致,得1分,例如,I agree with Amanda. When you look clean and good, other people will think you are a good guy.;此外,學生不僅立場與反應一致,同時能分析,提出自身想法,得2分,例如,I agree with Amanda. I think doing a little make up does help people look better, but it is not a good choice to do a things too many times.最後,其他與文章所提概念無關之訊息,為0分。 第4題提問在評量學生能跳脫、超越文本,以俯瞰者角度來檢視、分析文內重點,並提出自身想法。本層次提問通常較少見諸於現行課室評量,但對於國高中階段而言,多數學生已具備相對應的思考能力,只要在英語文表達上,多加練習,是能同時培養其理解、思考能力。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下英語文素養評量,是在九年一貫基礎上,更強調學生其他理解、思考能力培養與評量,若以此觀察現行教學現場,教師在重視英語文學科知識傳遞與評量外,可多增加理解與思考相關能力培養。本文的範例舉隅,不僅適用於段考評量,更適用於教師課室內篇章導讀提問,從找出明顯重點(點)、兩者關係(線)、整體大意與主旨(面)、到超越文本,俯瞰檢視(oversee)文內重點等,逐步培養學生不同層次理解與思考能力。最後,本文範例出自謝進昌(2019)研究,更多範例說明與指引可參閱本院在2022年10月出版的《英語文素養導向評量命題技巧》電子書。 資料來源 謝進昌(2019)。第四學習階段英語文素養學習表現長期追蹤研究(研究計畫編號:NAER-107-12-B-1-07-06-1-08)。國家教育研究院,新北市。 參考文獻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6)。總綱中提出「核心素養」,這和原有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培養孩子帶著走的「基本能力」有什麼不同。
第 234 期
研究紀要
第 236 期
第 241 期
研究紀要
第 249 期
研究紀要
第 250 期
國際脈動
;暴力(如對於 LGBT社群成員的攻
第 251 期
第 254 期
國際脈動
第 258 期
研究紀要
在閱讀過程中,讀者通常會遇到幾個不認識的單字,這些單字會阻礙理解。如果不認識的單字比例越高,閱讀的阻礙也就越大;反之,認識單字的比例越高,閱讀理解也就越順利。認識單字比例可視為心理詞彙對文本的覆蓋率。例如,若學生在一篇包含 57 個字的文章中標出 5 個不認識的字,那麼覆蓋率為 91.2%。這意味著學生的心理詞彙可以覆蓋文章中 91.2% 的單字。 節錄自《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一般而言,覆蓋率在 98% 以上的文本閱讀起來流暢愉快,適合作為學生的課外讀物。覆蓋率在 90%-98% 之間的文本有一定難度,適合作為課堂教材。而覆蓋率低於 90% 的文本會造成理解困難,使學生感到挫折,故較不適合作為教材。 詞彙覆蓋率還可以作為衡量教科書詞彙與實際語言使用之間差距的指標。當教科書的詞彙能夠覆蓋大部分實際語言使用的情況時,表示教科書所包含的詞彙已經非常接近實際語言使用。這種方式可以評估該課程所包含的內容是否能夠支持相關的教學應用。例如,若要將英語作為其他課程的授課語言,就需要評估目前學生的英語詞彙量是否能夠應對其他課程所需的詞彙。 在我們的研究中分析了9個國家的小學英語教科書中的詞彙對COCA 語料庫的覆蓋率,藉以了解這9個國家的小學英語教科書和英語實際使用上的差距(如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些國家的覆蓋率大約可以分成三組,第一組為新加坡、菲律賓及馬來西亞,這三國英語教科書詞彙對 COCA 語料庫的覆蓋率都已經達到 80%以上。第二組為荷蘭德國及中國(一線城市)1,覆蓋率大約 70% 出頭。第三組為臺灣、南韓及日本,覆蓋率約在 55%-65%左右。 圖1、各國小學英語教科書對COCA語料庫詞彙覆蓋率比較 上述的覆蓋率是在未扣除專有名詞、數詞及年份等教學中不必教的詞,這些詞大約佔語料庫的10%-15%左右。所以如果扣除這些詞,第一組的實際覆蓋率超過 90%,尤其是新加坡的小學教科書,扣除專有名詞等不需教授的詞彙後估計可達到95%以上的覆蓋率,已經和語言的實際使用差不多。我相信這和各國的教育政策有極高的相關性。以下是幾項值得深入了解的相關性: 一、覆蓋率和英語程度的相關性 EF EPI(The EF 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指標的排名順序幾乎和英語教科書的詞彙覆蓋率排名一致。這代表詞彙的覆蓋率和英語能力有極高的相關度。但這種相關度不能解讀為因果關係,也就是說不能認為單純提高教科書的詞彙量,就能達到提升學生程度的目的。其中還牽涉到起始年級及教學時數。 二、覆蓋率和起始年級及教學時數的相關性 覆蓋率最高的三個國家: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英語教學的起始年級都是小學一年級。覆蓋率次高的荷蘭及德國,雖然起始年級和中國、臺灣及日本相當,但是每週時數實際上高於中國、臺灣及日本。所以,由此也可以呼應前一段所說,不能認為單純提高教科書的詞彙量,就能達到提升學生程度的目的。起始年級及教學時數可能和英語程度有更直接的相關性。因為當詞彙量增加時,如果沒有增加相應的教學時數,只會增加學生的課業壓力和挫折感。 三、覆蓋率和雙語教育的相關性 覆蓋率最高的新加坡、菲律賓及馬來西亞都是從小學就開始部分課程以英語進行,尤其是新加坡,除母語和品格公民教育課程外,所有課程皆以英語進行。如果學生沒有相應的英語能力,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新加坡的覆蓋率最高,其次菲律賓及馬來西亞,也都是在小學就實施部分課程以英語進行。所以覆蓋率相對比較高。而德國及荷蘭則是在中學才開始施行雙語教育,所以,在小學對英語詞彙的要求較低,詞彙覆蓋率也就相對較低。至於中國、臺灣、南韓及日本,目前還沒有普及的施行雙語教育,所以對於詞彙覆蓋率的要求相對更低。 註解 1 中國的小學英語教科書版本為一線城市的版本,起始年級為小學一年級。 資料來源 白明弘(2023)。應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於英語教科書之分析比較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AER-2022-018-C-1-1-F2-05。執行日期:2022-07-01至2023-12-31。
第 259 期
愛學專欄
作為媒體工作者,林志杰將性別平權的理念落實於生活與職涯,他長年關注並推動LGBTQ議題,從臺灣到國際舞臺,積極參與多元性別倡議與公共對話。對他而言,媒體不只是傳播工具,更是促進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