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搜尋



第 128 期

第 130 期

第 135 期

第 166 期

第 169 期
快樂學習有可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

22;」(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主張建構&#


第 173 期
國際教育訊息分析
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改革之啟示

【文/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林信志】 一、前言   日本為符應2020年起依序實施之「新學習指導要領(相當於我國之課程綱要)」特別重視學習者之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及表達能力,將於同一年度開始實施「大學入學共同考試(新制)」方針,以下針對日本大學入學考試改革案之要點進行討論並提出對我國之啟示。 二、日本新制大學入學考試簡介   日本於2017年4月13日公布取代原有「大學入學中心考試(舊制)」,於2020年度起開始實施「大學入學共同考試(新制)」方針。首先,將要求考生於事前報考由民間辦理的英語檢定考試,以評核考生聽、說、讀、寫之四階段能力,考生可報考至多2次,以較高分的結果作為依據。其次,將增加國語科(日文)及數學科的敘述題(開放題),且將委請民間單位代為評分,試題包含數個以80字以內的簡答題及超過80字以上的申論題等。新制度的對象為2017年正就讀國中3年級以下之學生。考試科目為國語及數學Ⅰ、世界史A、物理等共30科,2024年度後再進行調整(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a)。整體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之改革日程如表1所示。 表1、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改革日程 資料來源: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b)   日本已於2017年11月實施「大學入學共同考試(新制)」的「第1次預備測驗」,除英語科目外,共有5學科11科目,由日本全國約1,900所高二、三學生約18萬名參與考試。此次預備測驗電腦閱卷型問題的答題正確率在0.9%~87.1%。考生必須面對需先解讀資料後再整合資訊的思考題型,例如數學科中要求學生從各項數據中思考如何透過二次方程式來解題等挑戰。日本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將依據開放題的答題正確率,於2018年秋天再次實施試辦調查。必要時,2019年也因應需要實施試辦調查(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d)。   此次預備測驗模擬考題以盡量避免「純背誦考題」為原則,例如國語(日文)科增加許多必須閱讀的題型(學生會章程、會話型文章等內容),考生必須閱讀後再行回答,但結果也導致考題頁數大幅增加,數學Ⅰ‧數學A從近三年頁數最多的16頁增至32頁,地理及歷史試題本頁數也大幅增加。考試時間部分,國語(日文)從80分鐘延長至100分鐘,數學Ⅰ‧數學A則從60分鐘延長至70分鐘(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b)。表2歸納日本大學入學考試「舊制」與「新制」之差異。 表2、日本大學入學考試「舊制」與「新制」之差異 資料來源: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b) 三、日本新制大學入學考試的特色 (一)英語科全面改採民間團體考試   由於日本高中新學習指導要領中已納入英語科聽、說、讀、寫之四階段能力,但現行舊制考試的電腦閱卷的方式僅能評鑑考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日本文部科學省決定採用已於大學推薦入學考試中適用之英檢、TOEIC、TOEFL等民間團體考試成績。日本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將會依據測驗的內容及實施狀況等認定符合一定標準的民間團體,另外由於民間團體考試多偏重於商務或留學等內容,因此尚須確認其測驗問題是否符合新學習指導要領。考生民間團體考試之成績將由大考中心管理,成績並非分數制,係採用比照CEFR(歐洲共同言語參考標準)級距制,分為6等級,其成績可提供各大學作為考生申請2次考試的資格或免試、加分等狀況(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a)。在過渡時期(2020年至2023年),大學甄試學生時,可擇一採舊制電腦閱卷方式測驗或民間團體測驗,亦可同時採用2種測驗成績(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c)。再者,考量考生經濟負擔及離島、偏鄉的情形,考試次數則設定於高三階段的4月至12月間2次;重考生則另予規範。目前的舊制考試將並存至2023年度,其後即予廢止(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a)。   綜上所述,英語考科改革要點可歸納以下三點(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b):(一)全面改採民間團體舉辦之考試為主;(二)高三的4~12月期間可參加2次考試,採取成績較優者(重考生將另行檢討對策);(三)舊制考試將併行至2023年度,2024年度起全面改採民間團體考試。 (二)素養導向的命題   新測驗的另一項重點為增加開放型試題,日本文部科學省目前規劃國語科(日文)有80字以內的簡答題及超過80字以上的申論題2種試題形式。鑑於增加開放題亦將增加考試評分的負擔,因此,將統一委託民間單位代為處理。考試期間將由80分延長至100分,評分將以級距式呈現。例如,評估讓考生閱讀租賃公寓的契約書,回答其中應考慮的問題點等問題(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a)。考科之命題改革要點可歸納以下四點(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b):(一)試卷開放題批改由大考中心委託民間機構辦理;(二)增加開放型題組,國語科(日文科)及數學科皆至少出3題;(三)結合電腦閱卷問題,國語科(日文科)考試時間為80~120分鐘,數學為70~80分鐘;(四)2024年度後,地理、歷史、公民及理科增加開放型題組。   綜觀日本新式考題可稱之為素養導向的命題,與我國即將施行之新課程綱要精神相符,其特色如下(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d):(一)增加開放型題組之題數;(二)增加解讀複數資料(多重資料)題型之題數;(三)增加與高中生日常生活相關題材之命題;(四)命題涵蓋「探究活動」課程情境;(五)增加「選出所有適當選項」的作答方式;(六)增加「選擇一方立場並選擇相應理由」的題型。 (三)學力測驗義務化   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分為一般入學、推薦入學、AO入學等三種方式,每年文部科學省都會將載有基本方針、留意事項等之「大學入學者選拔實施要項」通知各大學。推薦入學「原則上可免除學力測驗」,AO入學則要求透過高中成績等掌握基礎學力(臺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派駐人員,2017)。。   日本文部科學省於2017年5月10日的採訪中表示,針對全國國、公、私立大學依據以書類審查及面試方式舉辦AO入學考試或推薦入學考試,將自2020年度起也朝向須義務實施學力測驗之方向推動,此乃起因於被指責有部分入學者學力不足問題之反省。要求透過如將於2020年度取代現行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測驗之「大學入學共通測驗」,或各大學獨自舉辦之考試、短篇論文等方式來掌握考生的學力程度(臺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派駐人員,2017)。   因此,推薦入學考試與AO入學考試未來必須實施小論文簡報發表共通考試等學力測驗,放榜日期則訂為AO入學11月以後,推薦入學12月以後(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b)。 四、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日本大學入學考試之改革要點,希望藉由日本針對大學入學考試之改革,提供我國大學入學考試之政策學習借鏡。首先,建議我國參酌其改革方向進行大學入學考試試題之檢討,例如增加敘述、解讀、結合高中生日常生活等題型,適度減少純背誦式之題目。此一方向與我國即將施行之十二年國教新課程綱要精神相符。   另外,就英語考科全面改採民間團體考試而言,為接軌國際,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此一方向值得我國慎重考慮。根據最新出爐的2017年IMD世界競爭力報告書中(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2017),日本在「英語精熟度」排名62,係63個評比國家中到倒數第二,而我國排名53,亦不理想,筆者認為日本此一改革對於帶動其國民英語能力的全面提升應有正面助益。再者,依現行我國大考中心之人力與規模,要在短期內完成英語科「聽、說、讀、寫」四階段能力之評測確實有難度,不如借助發展已相當成熟之民間團體考試,相關具體實施細節(符合課程綱要、過渡時期運作、偏鄉離島學生權益等)亦可參考日本之作法。 參考文獻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a)。日本新制大學入學考試。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24。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b)。日本大學入學考試改制措施摘要。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27。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c)。日本新制大學入學考試。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32。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7d)。日本擺脫死背的大學入學考試變革。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39。 臺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派駐人員(2017)。日本文部科學省朝義務化方向推動,2020年度起AO入試也須做學力測驗。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25。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2017). 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Online. 【全文請下載PDF檔】


第 174 期
國際教育訊息分析
美國推展社會情緒學習之經驗

16;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逐漸受到各&#


第 175 期

第 178 期

第 181 期
國際教育訊息分析

第 182 期

第 184 期

第 189 期

第 191 期
國際脈動
日本私立大學校院整併、轉型與退場策略

壹、前言  近年來,隨著少子女化現象的向上發酵,大學校院因為生源不足所衍生的經營危機也逐漸浮出檯面。尤其對私立技職校院而言,一方面因收費較公立學校為高,另方面則是受到傳統社會價值觀影響,學業成績較佳的學生多將就讀一般大學視為優先選項,導致私立技職校院常因生源不足而承受更大壓力。就實際狀況觀之,2014年2月,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成為全台第一所退場的;同年8月,永達技術學院亦因財務問題宣布停辦。其後,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亞太創意技術學院,以及南榮科技大學分別於2018年至2020年間黯然退場。  為因應人口變化趨勢與維護學生受教權益,行政院業於2017年11月通過《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行政院新聞傳播處,2017)。然而前揭條例(草案)的推出只是一個起點,由於大學組織重整不僅涉及師生權益,更與社區發展緊密關連,再加上校產如何處理具有爭議,遂讓大學重整之路困難重重。惟大學整併、轉型及退場問題並非我國所獨有,以日本為例,除與我國文化背景相近之外,其高等教育系統亦是以私立學校為主,加上同樣面臨嚴峻的少子女化問題,故日本政府近二十年來積極推出各項因應對策。  基於此,本文擬整理並分析國際教育訊息中日本政府在面臨私立大學經營問題時,其推出之整併、轉型與退場策略的最新發展情形,俾做為精進我國相關政策之參考與借鏡。貳、日本私立大學整併、轉型與退場策略  日本文部科學省調查報告指出,日本18歲人口在1992年達到205萬人的高峰之後逐年下滑,至2014年時已降至118萬人。其後雖略微回升,但在2018年之後又開始走下坡,預估到了2031年時將跌破100萬人,至2040年時可能僅剩74萬人(駐大阪辦事處,2018a)。前述就學人口的減少讓日本大學面臨非常險峻的經營環境,根據日本獨立機構—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公布的資料顯示,日本四年制私立大學2014年度春季約有近46%的學校出現招生不足的窘境,較上年度增加6%,其主要原因為高中畢業生逐年減少,未來招生情況恐將更為嚴峻(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4)。有鑑於此,日本政府提出以下策略做為因應:一、整併策略:放寬學院轉讓制度,提高私立大學校院整併效率  為了迎接日本大學2018年至2040年的發展趨勢,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在2017年底向文部科學省提出建言,呼籲政府應該有更大的彈性與積極作為來促進學校之間的合作和合併,並提出以下可行策略,包括:(一)國立大學法人同時可經營數個大學的「一法人多大學制」(傘式經營);(二)一地區內的數個國公私立大學進行學分交換等合作而成立一般社團法人之大學等合作推進法人(暫稱);(三)私立大學受到經營不善的影響,可以將以學院為分割單位直接讓渡給其他大學之制度。其後,文部科學省也採納其建議,在私立大學整併方面,允許經營不善的私立大學,自2018年起能以學院為分割單位直接讓渡給其他大學(駐大阪辦事處,2018a、2018b)。  在此項新措施公布之前,大學中的各學院一旦廢止停招,接受轉讓的大學必須重新申請,然由於申請新開設學院之手續涉及審查教師資格和績效等事項,導致大學整併曠日廢時,難以即時回應私校存續與發展需求。相較之下,新措施大幅簡化了大學之間學院轉讓手續,除了在互信基礎下省略教師資格審查程序之外,另財務與資金審查亦予以簡化,藉此大幅降低學校行政負擔,有效促進私立大學的合併與改組。但文科省也要求學校在轉讓學院前必須先向學生及家長進行充分說明,獲得這些利益關係人的支持與理解(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9)。  就實例觀之,目前已有神戶山手大學及關西國際大學採取新措施。關西國際大學規劃在2020年4月以接收學院的方式吸收合併神戶山手大學,俾讓私立大學在「苦難時代」中,為學校生存發展另闢蹊徑,而兩校以讓渡學院方式進行的統合也將會成為日本私立大學整併史上的重要參考範例(駐大阪辦事處,2019)。二、轉型策略:善用政府補助,鼓勵私校建立特色與平衡城鄉發展  政府補助向為私立學校重要財源管道,也是私校能否永續經營發展的關鍵因素。有鑑於此,文部科學省近年開始運用「私學助成金」(類似我國私校獎補助經費)來促使私立大學改善經營與提高品質。就具體做法觀之,首先是設定指標(如表1所示)做為各校獎補助經費增減額之依據。一方面透過增加助成金來鼓勵學校從事具有特色的研究或推動地區性合作與國際化;另方面也藉由減少助成金來懲罰招生情況不佳、財務出現赤字,以及評鑑結果不佳的學校。表1 私學助成金增減額指標資料來源: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8b)。  其次則是將政府補助經費與學校招生人數掛鈎,藉此避免都會區大學規模擴充過速(駐大阪辦事處,2018a)。詳言之,由於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在都會中心的學校對於校外實習或求職活動皆較有利,因此為了吸引學生入學,愈來愈多位於郊區、招生情況不佳的私立大學陸續將校址遷回都會中心,並將此種做法視為是解決私校經營困境的「勝利方程式」。但在此同時,偏遠地區的經濟活力卻因大學回歸都會中心而蒙受損失,因為來自外地的大學生不僅是當地商店的主要消費者,也能促進公寓租賃等地區經濟活動,且此種回歸都會的情況亦有悖於日本政府刻正積極推動的「地方創生」政策平衡城鄉發展的願景(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5a、2015b)。  基於此,文部科學省開始透過取消私學助成金的懲罰手段來限制都會區學校擴充招生人數(駐大阪辦事處,2018a)。如果都會區私立大學校院新生人數超過招生名額的120%,就取消該校的「私學助成金」。但學者也表示,透過調整私學助成金來引導學校發展並非長遠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能協助地方大學強化教學品質和建立發展特色,或鼓勵知名大學遷到地方,同時也要擴大學校對地方人士的招聘,如此才能有效強化年輕人紮根地方的動機(蔣豐,2015)。三、退場策略:建立財務預警機制,提高經營不善私校危機意識  日本政府有鑑於私立大學出現退場危機的原因,不僅是來自於18歲人口減少的衝擊,也常是學校本身經營不善造成的後果。因此,為因應生源不足危機同時改善私立學校品質,文部科學省提出「讓惡質大學退場,重點投資好大學」的改革方針(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文化組,2012)。  而為了改善私立大學經營成效,文部科學省早於2007年就委託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發展出「經營判斷指標」,用來做為篩選經營不善學校並及早預防之預警機制。前述指標推出後爭議不斷,故十數年來歷經數次修訂,目前最新版本為平成27年(2015年)版,共計分為8項財務指標(日本私立学校振興・共済事業団,2017)。茲將其內容整理如附表1所示。  根據前述現金流量、負債比率、償債能力、收入成長比率等財務指標,文部科學省將所有私立學校法人進行分級,俾提早發現經營危機和提出因應對策。如圖1所示,目前學校分級可分為「正常狀態」(綠色)、「即將發生困難」(白色)、「經營困難」(黃色),以及「自力再生極度困難」(紅色)4種類型,又可再進一步細分為A1至D3共14種子類型。學校一旦進入「黃色警戒區」,校方就必須針對經營困境在期限內提出改善計劃;進入「紅色警戒區」則代表學校債務負擔沉重,校方難以自力救濟故必須及早尋求協助(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8b)。圖1 日本私立大學經營判斷指標之分類資料來源:公益社団法人経済同友会(2018)。  圖1亦呈現根據指標進行診斷後的分級結果,詳言之,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以全日本662學校法人為分析對象(含私立大學、短期大學和高等專科學校),就其2015年度至2017年度的財務資料進行校務經營診斷。結果發現,有367個(55.4%)學校法人其經營狀態屬於「正常」範圍;192個(29.0%)學校法人居於「即將發生困難」的黃色警戒區初期階段。尤其需注意的是,至2020年即有破產之虞(紅色區)的法人有17個(占2.6%);而2021年度以後有破產之虞(黃色區)的法人也高達86個(13.0%),換言之,目前日本面臨經營困難的法人共有103個(15.6%)。由此可見,日本私立大學的經營環境依然十分險峻,但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並未公布各個法人名稱(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8b)。  日本政府訂定財務預警指標並將學校進行分級的目的,在於透過更嚴謹的態度來提高虧損日漸擴大之學校法人的危機意識,並加速經營方針的改革。而文部科學省和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的任務,則是依學校之不同狀態分別提供經營改善計畫之擬定方法及步驟,以利學校進行經營改善。  文部科學省自2019年起,又根據學校法人在前述8項指標中「經常性收支連續三年虧損」與「負債金額高於運用資產」兩項財務指標的表現來將學校分類,藉此強化對私立學校的指導。如果符合以上二條件,即會被判定為有經營困難者(圖2左下角紅黃色區塊),此時文部科學省將派專家至該學校法人進行各項支持程序,若學校不配合進行改善則可能會祭出停止招生或解散法人等要求學校退場手段(駐大阪辦事處,2018c)。圖2 日本私立大學經營判斷指標之分類資料來源:日本私立学校振興・共済事業団(2017)。參考文獻 公益社団法人経済同友会(2018)。私立大学の撤退・再編に関する意見―財務面で持続性に疑義のある大学への対応について。 日本私立学校振興・共済事業団(2017)。私学の経営分析と経営改善計画。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2017)。行政院會通過「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 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文化組(2012)。日本經營不佳的私立大學恐遭廢校。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7。 蔣豐(2015)。日本高校生源分布不均 政府用金錢控制報名導向。 駐大阪辦事處(2018a)。少子化加速日本大學「寒冬期」,檢討推合併救濟方案。教育部電子報,802。 駐大阪辦事處(2018b)。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為2040年的大學間合作、統合,提出了3種方案。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63。 駐大阪辦事處(2018c)。日本訂定2019年度「私立大學退場機制」。教育部電子報,832。 駐大阪辦事處(2019)。日本的關西國際大學、神戶山手大學統合,將成為新制度的範例。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67。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4)。少子女化衝擊 日本私立大學近半招生不足額。教育部電子報,633。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5a)。日本各地大學陸續回歸到都會中心(上)。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69。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5b)。日本各地大學陸續回歸到都會中心(下)。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69。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8a)。日本縮減私立大學補助案內容方針。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44。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8b)。日本私立大學103法人經營困難。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47。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9)。日本文科省修正相關規定,放寛私立大學間之學院轉讓手續。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70。


第 192 期
研究紀要
從蘋果到奇異果,詞彙夥伴在哪裡?

  因語料庫呈現語言的實際使用情形的特性,多年來已被普遍的運用於許多的教學、研究之中。近年來,電腦運算能力的提昇以及深度學習理論的成熟,更促使人工智慧更加成熟,提供各行各業更多便利的輔助。在173期,已先介紹了國教院語料庫索引典系統、例句編輯輔助系統,作為語料庫科技在語文教學應用的示範,本文所將介紹的語義場關聯詞系統更是結合語料庫及人工智慧的輔助教學應用。  所謂的語義場,簡單來說,就是一組詞彙在詞義上所具有的類型關係,例如「炎熱」和「寒冷」屬於意思相反的反義語義場,「牛」和「馬」屬於(動物)類型語義場。檢索本系統所獲得的詞彙,都將跟輸入的詞彙有著一定的關係,而這也是本系統為何稱為語義場關連詞的由來。接著,就讓我們來實際看看它的神奇之處。  當輸入蘋果進行查詢,系統傳回了許多的關聯詞,包括藍莓、葡萄、橘子、柳丁……等(見圖1)。聰明的你,應該已經發現,回傳的詞彙彷彿是一份水果列表。對於還在想明天要教導學生哪些水果的老師而言,這不正是一份現成的素材嗎!圖1、「蘋果」一詞在「遠流語料」中獲得的查詢結果圖2、「蘋果」一詞在「中國時報」中獲得的查詢結果  讓我們試著把語料從書籍類型轉換成新聞類型,再度檢索的結果,水果們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iPhone、iPad、iWatch、Win8等資訊產品(見圖2)。同一個詞,兩次檢索為何有著天壤之別?別太訝異,當選擇不同的語料庫,就像是跟不同學習、成長背景的人討論一樣,會根據他們熟悉的領域,提供不同的意見,誰讓蘋果本身就是跨領域的呢!但,既然應用了人工智慧技術,當然我們也可以試著跟它對談一番。不是想要資訊產品,那試著在負關聯詞欄中輸入iPhone,告訴它,我們不是想看到像iPhone這樣的資訊。檢索後,它很貼心的換成橄欖、杏仁、奇異果等再度比較貼近「水果食物義」的關聯詞(見圖3)。圖3、加入「iPhone」作為負關聯詞獲得的查詢結果  讓我們再換個情境:當學生好奇並想要多學習在平常的生活情境中會運用的詞彙時,他查詢了「廚房」,系統就提供了流理台、客廳、浴室等關聯詞。在看到了流理台後,他更加好奇還有哪些詞彙會跟廚房有關,此時,只要同時輸入流理台一詞,系統就提供了瓦斯爐、洗碗槽、抽油煙機等等更多廚房相關的設備(見圖4),進一步豐富個人詞彙。而老師們更可利用此一檢索方式,輔助設計不同的情境詞彙組,如地點類型(客廳、浴室等)、設備類型等,再加上本院所研訂的對外華語教學適用的詞語分級資訊(基礎、進階、精熟),更可做為詞彙難易度參考,冀能縮短教材設計時間,也提昇教材之品質。圖4、同時查詢「廚房」以及「流理台」獲得的查詢結果資料來源 林慶隆、柯華葳、吳鑑城、白明弘、陳茹玲(2019)。《建置應用語料庫及標準體系》期末研究報告。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計畫成果報(編號:NAER-107-12-F-1-01-00-1-11)。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第 193 期
研究紀要
「國教院雙語索引典」幫你學好外語!

292;包括“be quite/exactly/ precisely the opposite”等,位Ą


1   2   3   4   5   6   7   8  

Page: 2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