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搜尋
第 255 期
活動報導
臺灣古典詩的多元風貌
以「欲知臺灣事,請讀臺灣詩」作為演講結語,強調臺灣古典詩不但是臺灣文學的重要成分,更是臺灣在地文化、歷史的見證與紀錄。若想進一步瞭解與閱讀,歡迎參考「智慧型全台詩知識庫」或「臺灣古典詩」網站。
第 256 期
出版新訊
《編譯論叢》第18卷第1期出刊
第五篇〈多「源」改編:《返校》電影的改編〉探討改編自同名電玩的臺灣電影《返校》背後,改編及歷史的交織與互動。《返校》以戒嚴時期為背景,帶領玩家及觀眾分別透過電玩與電影,正視臺灣歷史的這個黑暗篇章
第 258 期
國際脈動
人工智慧對教育的挑戰與契機
25年起中小學數學及英文課程將開始使用「AI教科書」,至2028年中小學國語、英語、數學、社會科學、歷史、電腦等課程全面採用搭載人工智慧(AI)技術的數位教科書,規劃數位教科書由民間研發發行,政府則建立「
第 259 期
研究紀要
轉型正義教育:高中生要學習什麼?
一、理解歷史真相
原住民族無形文化融入學校教育的做法及目的—以北美洲與非洲國家為例
e)、Ojibwe語、Anishinaabeg口述傳承教導以及Berens River第五條約談判的歷史等,所有的內容皆以雙語呈現,省內37個教育局及71所原住民學校都收到這些資料,作為教學與教材來使用。
第 260 期
研究紀要
如何選擇教科書?從結構成分看教科書的編排
,雖然各版本的課本、習作有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但彼此之間卻有相似的物理特徵。舉例來說,各版本的歷史教科書中都包含課文主文、照片、時間軸、地圖、語詞知識、延伸問題等內容。這種在單元/課之下劃分的更小單
鼓勵孩子們找到自己的光芒
A1J;轉型正義中,分享政治犯經歷並強調民主與人權重要的「記憶45號房」呂昱;帶領觀眾走入白色恐怖的歷史現場,反思正義意涵的「無法送達的畢業證書」楊素芳;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中,分享同志家庭多樣性的「用彩虹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