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搜尋



第 257 期
研究紀要
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現在與未來

ISA 2022的調查指出,我國共182校約6,000名15歲在學學生參加施測,此次評量數學、閱讀、科學素養排名均較2018年進步,數學表現平均547分,排名第3名(2018年排名第5名);閱讀素養平均5

學科知識能促進跨學科統整能力嗎?學生在跨學科統整素養能力的表現

PISA、TIMSS等國際評比對於學科評量,大多是各別測量學生在單一學科知識的素養能力,例如:數學、科學或語文理解等。臺灣在各個教育階段的學科也多採用分科教學,然而,我們日常生活的問題常需要用多種學科知識

預防校園霸凌事件之強化策略

校與警察機關的合作及聯繫,有指定的窗口及聯繫機制,尤其像是學童私密照擴散類型的案件往往分秒必爭,文部科學省要求學校對於涉及犯罪的校園霸凌案件,需要在第一時間尋求警方協助,以保護學童安全為最優先事項(駐日本

《教科書研究》第18卷第1期出刊

教學時,還需在提問設計、活動連貫性以及探究開放程度上多加磨練,建議讓師培生有更多分析、轉化與省思自然科學教科書的機會,協助他們將理論與實務有效結合。


第 258 期
研究紀要
從臺灣學生的國際評比表現看108課綱

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簡稱IEA),主要規劃並辦理「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人工智慧對教育的挑戰與契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是電腦科學的一部分。人工智慧系統是使電腦能模擬人類的智慧,進行學習、解決問題、及做決策等。它的應用範圍廣泛,包

歐美國家讀寫教育政策與現況

  閱讀為學科學習的基礎,閱讀活動有助於擴展知識,增強理解力與批判性思考;寫作則可表達思想、溝通交流,陳述理念與想法

提升STEM領域女性人才育留策略與作法

  高等教育階段的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

教室裡的溫柔力量

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湯才偉教授,以及JUST FEEL感講共同創辦人暨執行總監楊思毅先生,從腦神經科學、教育心理學及教學現場出發,分享SEL在課堂中的實踐經驗與挑戰,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兼具理論與實用的知識

「雞」密任務:一堂讓孩子學會溝通與思辨的素養課

」(What I Want to Know)引發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進行測距、測分貝等數據蒐集,學習用科學方法取代情緒判斷。


1   2   3   4   5   6  

Page: 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