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搜尋



第 256 期
活動報導
從DNA到AI:未來學習的祕密地圖

  本院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於2025年4月18日舉辦「未來的科學探究-結合人工智慧與基因體學的前沿跨域研究」專題

自動化語言評量新紀元

英文錯誤類型與英文文法能力指標的自動辨識」為主題,依序探討三個關鍵議題。他先介紹關於GEPT中級寫作測驗的研究,透過自動化技術提取學習者作文中的詞串 (lexical bundles) ,分析高分組與低分

外國人如何學習華語?~帶你認識臺灣華語文第一套課程指引

生的不同需求與學習目標,將字表、詞表、語法點表所提供的內容做適當的修訂,以發展適合學生的教材、活動、測驗試題。

各國生涯規劃教育之發展趨勢

使進入研究所時期,美國研究學院委員會(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和教育測驗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簡稱ETS)聯手提出的「由研究所進入職


第 257 期
研究紀要
學科知識能促進跨學科統整能力嗎?學生在跨學科統整素養能力的表現

雖然劃分領域,期望能降低學科的分界,然而,在教學上大多是採用分科教學,其中,學生學習評量也是以單學科測驗為主,較缺乏跨學科統合思考的練習機會。因此,當面臨沒有明顯學科的情境問題時,學生會不知道該從哪些角度

新加坡教育政策的構思、執行與評估

政策推行前,新加坡小學教育為考試導向,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即進行密集考試,並需應對以T分數為基礎的全國性測驗 (PSLE) ,導致過度關注成績、競爭壓力升高與補習風氣盛行。面對社會對減少考試壓力與強調學習多元


第 258 期
研究紀要
從國際評比看108課綱:臺灣學生的亮眼表現與教育啟示

越,包括PIRLS閱讀、PISA數學與科學、ICCS公民素養、ICILS資訊素養,以及TIMSS數理測驗,皆名列前茅,這些成果展現學生具備紮實的基礎學力與素養能力,也印證108課綱推動的成效。


第 259 期
活動報導
走進國際評比的命題現場

  本院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於2025年7月9日舉辦「走進國際評比的命題現場:探索TIMSS的命題與評量新趨勢」專


第 260 期
研究紀要
如何選擇教科書?從結構成分看教科書的編排

(主文)」、「問題或任務(特定訊息)」、「問題或任務(連結先備知識)」、「延伸閱讀文本」、「延伸閱讀測驗」、「其他」。其中,「問題或任務」因題目類型繁多,故依其目的再做更細部的區分,如理解課文主文意涵,或

翻轉教育現場:數位學習的力量

習指引分析〉,解析2024年教育部發布的數位學習指引與國際趨勢的接軌情形。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資訊與測驗統計研究所郭伯臣教授與張道宜博士後研究員的〈中小學數位學習政策比較:日本、韓國、新加坡與臺灣〉,則以


第 235 期

1   2   3   4   5   6   7   8  

Page: 8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