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搜尋



第 258 期
出版新訊
讓學習有感,教學有溫度

育環境持續面臨挑戰,包含網路霸凌、手機成癮、校園衝突與危機事件等,具有各種豐富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基礎的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成為各國政策推動

儂家來學閩東語

11冊,影片單元包含《風颱著當防》、《齊學俗諺語》、《去馬祖實習》、《動手做環保》等,透過日常情境與社會實踐,深化口語表達與文化理解。


第 259 期
研究紀要
還是「素養」嗎?從國際課程研究與發展之趨勢觀之

理分析、焦點團體座談的結果,據以研擬問卷的架構與內涵。問卷的內涵主要是為了瞭解教育人員、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對於現行108課綱培養學生所應具備核心素養之各個項目的看法、瞭解核心素養各個項目在學校落實的情形

轉型正義教育:高中生要學習什麼?

再度發生。轉型正義不僅是政治或法律的問題,本質上也是關於如何理解與處理過去,以及面向未來,建立更公正社會的課題。那麼對於高中生來說,轉型正義到底要學習什麼?本文依據聯合國提出的4大範疇:「知情權」、「追求

各國教育政策對我國社會情緒學習計畫推動的啟示

  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是許多國家透過課程或政策幫助

各國推動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政策之情形

的當前資訊,做為下一步決策的依據),對學生施予心理健康檢查,以發現有憂鬱症、藥物使用障礙、自殺傾向等社會情感和行為問題的早期徵兆。在執行問題上,該州發現約71%的學校已採用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篩檢工具,且篩

原住民族無形文化融入學校教育的做法及目的—以北美洲與非洲國家為例

  綜觀臺灣近三十年原住民族的民族教育發展經驗,從社會運動促使了中央政府的法條修訂,至2016年後原住民族實驗學校陸續成立。這段過程既有從下而上的倡議與自

學思歷程:回顧與分享

  首先由林從一院長開場致詞,除介紹院士學經歷,也分享過去曾與梁賡義院士討論社會大眾質疑課綱導致學生知識與能力降低的議題,感佩院士知無不言,同時對於不瞭解的事物也不恥下問,從他身上

擁抱多元家庭樣貌,共築平等共好社會

  當代社會,「家」的定義早已超越傳統的父母與子女組合,我們可以看見各種不同的家庭樣貌,包含單親家庭、重組家庭、

《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12年版出刊

  為增進社會各界瞭解教育發展重要訊息並保留我國教育發展的軌跡與成效,自民國88年起,《中華民國教育年報》每年持續


第 260 期
國際脈動
從各國政策談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

  雖然當前社會面對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驚人,我們進入了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然而,我們的學生卻不見得快樂,甚至心理不健

各國建立媒體素養的教育策略與趨勢

能力。CCDH的執行長Ahmed也提到這份報告是對人們的一份警示,過度使用社媒不僅影響心理健康,也對社會造成了仇恨言論與假訊息的負面問題(駐美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同時期,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及生成式

AI x族語:跨界合作點亮原住民族語教育新未來

雙方合作正式啟動,未來雙方將持續深化合作,共同開創族語教育的新局面,致力於將文化教育更廣泛地融入現代社會,促進族語文化在家庭、學校與社會各個層面的深厚傳承與實踐。

從教科書看見動物保護觀念的再現與省思

用書編審人員對動物保護議題的理解與實務應用,呼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以及受各界重視的社會情緒學習 (SEL) ,本院教科書研究中心於2025年8月11日舉辦審定本教科用書專題研習,邀請在動

以教育點燃希望,用尊重孕育平等

  在課堂上,翁老師帶領學生透過自我反思與行動實踐,學習如何在多元社會中理解並尊重差異,進而建立健康而平等的人際關係,她深信,多元視角是平等的基礎,而平等更是社會持續進步

鼓勵孩子們找到自己的光芒

  「人物訪談」系列中呈現社會具號召力之名人、職人的故事,透過影像分享各式重要議題,如生命教育議題中關注弱勢群體的「逆境裡的微光」


1   2   3   4   5   6   7   8  

Page: 8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