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搜尋
第 256 期
活動報導
張教授最後指出,結合大數據、AI與基因體資訊的教育研究,不僅能提升學習成效分析的深度與廣度,也為教育公平與科學素養提升帶來新的契機。此次演講展現學術跨界整合的力量,激發大家對
發如自評量表、任務導向評量和情境判斷測試等可靠的評估工具,本研究的內容有助於全面檢視課程目標與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而為臺灣教育制定更全面和有效的建議。
量技術,使適性學習與個人化教育更完備,並探究數位學習平台與公部門資源整合的可行性,以提升教育公平性與學習成效。
」專欄中,〈從臺灣學生的國際評比表現看108課綱〉透過國際評比數據,檢視臺灣學生在108課綱實施後的學習成效,並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以提供教育政策與教學現場更具參考價值的方向。
第 82 期
國際交流站
第 129 期
第 150 期
第 179 期
第 187 期
第 212 期
國際脈動
第 214 期
國際脈動
第 231 期
活動報導
第 253 期
第 254 期
國際脈動
數位課程更需具備前瞻性與創新性,將傳統教學與數位學習相結合,以符合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並達到最佳的學習成效(邱純玉,2020)。在「推行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的推動下,我國中小學教學環境將更數位化,數位教
第 258 期
活動報導
過設定個人與團體目標、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與同儕評量、師生對話與學習歷程反思等策略,掌握學生的成長軌跡與學習成效;然而,張老師亦坦言,在推動SEL實施過程中仍面臨各項挑戰,包括教師需具備良好的自我覺察與情緒調節能
第 259 期
國際脈動
情緒學習技能的實證研究結果,情緒與社會互動的經驗對學習有重大影響,同時情緒調節和專注力的培養可以有益學習成效,並促進正向氛圍與利社會的行為。引入社會情緒學習方案與課程不僅能提高學術成就,進而培養同理心與社會關
府於K-12體系內推行原住民族語閱聽課程,但是,現實狀況很可能因州政府採取各學區自願的模式或尚未建立學習成效評鑑標準,而造成原住民族的民族文化教育發展有限。在K-12系統之外,也有民間團體成立原住民族教育學校
第 260 期
活動報導
現實力。演講後段與會者踴躍針對AI評分準確度與延伸應用等議題提問,陳教授強調,科技應服務於教育公平與學習成效,Cool English正是實踐這一理念的範例。
教師掌握數位時代的教學趨勢,同時鼓勵教師運用辭典進行教案設計,藉由實務分享與交流,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
學生學習人生—從數據結果到未來學習發展圖像〉文中結合國內外數據與政策,討論平板在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角色,並強調校長在數位學習領導上的關鍵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