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搜尋



第 256 期
活動報導
從DNA到AI:未來學習的祕密地圖

神經與分子層級,尋找影響學習的關鍵因子,這種橫跨教育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與基因體學的前沿思考,使其研究成果屢獲國際矚目,特別是其團隊於2013年發表於《Brain & Cognition》期刊的基因

自動化語言評量新紀元

學系暨研究所的高照明教授,以學習者語料分析為起點,分享從詞串提取、句法特徵分層,到語言能力指標驗證的研究成果,並說明如何結合自動化工具,提升語言評量的效度與細緻度,並分享他多年來在學習者語料庫分析與語言能力指

跨校專業社群及教師專長共享之研究

賴協志(2024)。跨校專業社群及教師專長共享之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AER-2022-022-E-1-1-A6-02)。


第 29 期

第 37 期

第 77 期

第 161 期

第 164 期

第 204 期

第 241 期

第 255 期
研究紀要
如何提升大學國際競爭力?

薪資制度雖然相對固定,但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國公立大學可以靈活調整薪資標準,私立大學則能夠根據教師的研究成果和其他因素提供額外的津貼。這種結構性彈性使得韓國大學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升教師待遇,從而增強對優秀


第 257 期
活動報導
從實驗室走入教室

教授進行《誰能讀出異曲同工之妙?從實驗室到教學的閱讀教學》演講,深入分享其多年來關注多文本閱讀理解的研究成果及教學轉化歷程。


第 258 期
活動報導
解密臺灣、韓國、日本技職教育關鍵策略

  接著,龜野淳教授以「日本技職教育的產學合作之推動」為題,分享他長期關注教育與職業銜接的研究成果,特別聚焦於青年就業與產業需求的變化。他指出,隨著終身雇用制度式微,日本企業對人才的期待已轉向強調溝

臺灣原住民處境的轉變

類學背景,及臺灣人類學的濫觴,同時提出人類學與教育研究工作之間的共通性,以此期許本院同仁能藉由院士的研究成果與思路,拓展研究方向並提升政策建議的品質。


第 259 期
國際脈動
原住民族無形文化融入學校教育的做法及目的—以北美洲與非洲國家為例

官方組織,為2016年所成立的「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至2024年間,原轉會的調查研究成果,較能夠與學校教育產生連結的成果為2022年出版的「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但,原轉會主要的

當人工智慧遇上佛教經典

究中心於2025年6月27日邀請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王昱鈞助理教授,分享其團隊在佛教文本AI應用上的研究成果。王教授指出,佛教經典內容龐大,版本繁多,涵蓋中文、梵文、巴利文、藏文等多種語言,傳統研究需要長時間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21卷第2期出刊

微觀的教師輔導、中觀的課程發展,到宏觀的全球永續議題,皆展現了教育研究的廣度與深度,我們衷心期盼這些研究成果能為教育實務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及學術研究者帶來啟發,共同為臺灣乃至全球的教育發展貢獻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