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搜尋
第 256 期
研究紀要
核心素養怎麼評?高中生核心素養調查之發現
主行動」、「溝通互動」和「社會參與」,進一步細分為九大具體項目:「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第 253 期
第 255 期
活動報導
創造和平力量 建構友善職場
職場上的競爭、壓力以及人際互動,或多或少會產生些許衝突,當衝突發生時,我們該如何因應、調整情緒、解決問題,是當今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期藉由這場講座,讓我們更能妥善處理職場人際互動與溝通,並且在面對職場
未來教育進行式:翻轉學習
習習慣,這種跨年齡編班、差異化學習的模式不僅促進學生間的包容與責任感,也讓年幼的孩子能向年長同學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年長學生則在陪伴學弟妹的過程中,培養耐心與同理心。 北平華德福實驗學校則引進「華德福教育
第 257 期
研究紀要
學科知識能促進跨學科統整能力嗎?學生在跨學科統整素養能力的表現
解等。臺灣在各個教育階段的學科也多採用分科教學,然而,我們日常生活的問題常需要用多種學科知識才能全面解決問題,使得我們對學生跨學科統整素養能力缺乏瞭解。
《教科書研究》第18卷第1期出刊
,透過認知性的探究、身心靈的投入參與、互動分享的交流對話,對問題及現象產生深刻的理解與反思,進而活化解決問題與行動實踐的態度與能力。
第 258 期
研究紀要
從臺灣學生的國際評比表現看108課綱
無論是哪一機構所主導、研發的國際評比,從其題目設計與題型,皆可看出學生在作答時需要能夠運用系統思考、解決問題、創新應變、公民意識、媒體識讀等能力。而這些能力不僅是學生在快速變遷的未來社會中重要的生存能力,更是
人工智慧對教育的挑戰與契機
telligence,簡稱AI)是電腦科學的一部分。人工智慧系統是使電腦能模擬人類的智慧,進行學習、解決問題、及做決策等。它的應用範圍廣泛,包括問題之解決模式、自然語言之學習處理、知覺與類型之認知、資料資訊之
守護勞權 促進和諧勞資環境
高法院的歷年判例得以看出,保障勞工權益應與時俱進,當出現疑義時則需結合勞動契約、信賴基礎等共同判斷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