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 黃茂在、蕭人瑄
孩子在戶外時是具備高學習動機,許多教師也觀察到,那些在課室內學習效果欠佳的學生,到了戶外卻是生龍活虎,得以揮灑出自己的色彩。戶外教育除了讓孩子重拾對生活的信心以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也幫助他們思考人生定位並做職涯規劃。而數位時代的戶外教育更具有幫助學生「身心健全」與「儲備永續能力」的意義。當前許多學校在回應落實素養教育的需求時,也已將戶外教育納入整體課程,使其成為學生的日常學習。
因此,戶外教育不僅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教育哲學,它強調整全性、情境性及經驗學習。要實現優質的戶外教育,關鍵在於將零散的體驗轉化為連貫且整合的學習課程,透過系列計畫、逐步進展與創新設計,強調沈浸式、挑戰性和愉悅的學習體驗,透過這樣的教育模式,學生不僅能學習知識,更能轉化經驗、學會如何與他人和自然建立關係,以及如何在變化世界中,找到人生意義並促進自我身心健康與幸福感。
《走向優質與多元―戶外教育課程實踐指南》係本院戶外教育研究室系列叢書中的第5本,主要支持教育部推動戶外教育「優質化」與「普及化」政策。本書融合了學術理論與實踐經驗,從理念與價值、課程規劃與實施,以及學習成效評量等三個層面進行剖析,指出在國中、國小階段設計及實施高品質戶外教育課程的基本原則,並邀請多位實踐者分享其在戶外教育中的準備、實施、觀察、反思、驚喜與傳承的經驗,為學校教師提供原型架構,創發更多元化的戶外課程視角及實踐可能性。
第一部分為「優質戶外教育的原則」,闡述戶外教育課程之三個優質元素層面:理念價值、規劃實施、成效評量,並說明可以如何透過「疊影參照」來引發教學者產出對戶外教育的想像及推動輪廓。第二部分「學校發展戶外教育的多元思考與情感連結」嘗試從學術資料、理論及案例,連結至教師的生命經驗與使命,再透過教師轉化環境與文化元素,將「戶外」融入教學。第三部分「實務課程、教師經驗、學生成長」匯集具有豐富戶外教育經驗的教育者及學習者的生命故事,道出戶外教育如何影響自己、他人及所處環境。最後「臺灣戶外教育的下一步」,附加「如何在學校實踐戶外教育」問答集,期許國中、國小教職人員能夠在落實素養教育及永續目標之際,順應學校願景及地方特色,逐步摸索出適合教師執行及學生學習的戶外教育課程與路徑,並形塑新興學校文化。本書以「面對未來的世界,孩子需要高品質的教育」,指出臺灣戶外教育的下一步挑戰與展望,
本專書收錄於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TERIC) (走向優質與多元—戶外教育課程實踐指南),歡迎讀者上網點閱,亦可至「戶外教育資源平臺」下載使用,提供有意實施戶外教育的學校及人員參考,更鼓勵教育人員以此為原型,創新發展戶外教育課程的自我檢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