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院長由華梵大學前校長林從一接任

未來定位以理據為基礎的政策建言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 李曉青

  本院於2024年11月1日在三峽總院區文薈堂三樓大禮堂舉行「代理、新任院長交接及宣誓典禮」,新任院長由華梵大學前校長林從一接任,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蒞臨監交,現場參與貴賓包含現任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臺北大學副校長陳俊強、成功大學前副校長賴明德、華梵大學教授蕭麗娜、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胡語珊,以及本院前任院長林崇熙與主任秘書程敬閏也都到場觀禮。

  葉次長在致詞時提到,林院長從政大教學發展中心主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後來到北醫擔任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成大副校長、華梵大學校長等職務,期間做了許多的創新、前瞻性的改革,讓他印象很深刻!以林院長過去的經驗,相信能夠帶領國教院往更高的目標發展。

  他認為國教院對臺灣教育扮演重要角色,除了教師培訓外,另一重責就是成為臺灣教育的智庫,因世界局勢變化非常快,不斷有新的事物出現,教育部於政策擬訂時,非常需要數據與研究做為依據,他舉AI及學生使用手機上癮等問題,很多事情還沒發生前,國教院即應開始研究,讓臺灣有第一手的資訊。期待林院長將過去前瞻格局、遠見帶進國教院,並成為前進的火車頭引領教育部,讓臺灣的教育看得更遠,教育政策更堅固!

  接著,林院長致詞先感謝大家風雨兼程到場給予支持,也很榮幸在六十歲接任本院院長。他提出幾個認知與期許:第一,關於國教院的定位:國家教育研究院是國家的研究院、教育部的研究院、同時也是大眾的教育研究院,為國家、教育部及大眾服務,是國教院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國教院不僅要積極擔負起國家的政策辯護與說明,也要積極回應社會大眾所關心的教育議題,把研究轉化成一般人可知、可用的訊息。

  第二是國教院稱為「國家智庫」,它的貢獻最終要建立在研究品質,研究成果的公共化,進一步關連到許多研究的基礎建設,「國家教育資料庫」的建置便是其中之一,如何把分散在各處屬於國家財產的教育資料庫整合在一起,形成國家教育政策公共財,這是國教院積極參與的重要工作之一。

  第三是要比社會更早進行自我批評並檢視教育政策,更早界定出既有教育實踐的重大問題,瞭解成因、找出因應之道,並積極向社會說明,他舉例像國教現場行政大逃亡、公私立教學品質與社會階級極端差異化、技職教育與高等教育的產學落差等情形,這些都不能等問題發生時才來解決。

  因此,除了比社會大眾、教育部的所有單位更早看到問題,提出解方外,他提出兩個對未來的期許:一是比社會更早看到未來社會教育的理想面貌,前瞻是國教院的重要特性,未來社會發展下的理想教育面貌是什麼?譬如正義的社會、韌性的社會、永續的社會,而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影響面貌又是什麼?未來學校在學習教學、教師角色、課堂學分、學位學程如何轉變?學校、社會組織、家庭、社區產業,如何共同承擔社會責任,協力教育發展?這些都應提早看到。

  其次是瞭解數位科技如AI發展如何影響學習與課程?教育政策如何因應?林院長強調,當我們是前瞻,而且是以未來社會發展的脈絡下來看教育時,不能僅守在中小學及傳統的教育面向,須與社會學、經濟學等更廣泛領域的學者一起合作。

  最後期勉院內同仁必須面對國家、教育部,以及大眾做出高品質的貢獻,才能建立起國家教育研究院學術的地位與品牌。


林從一 葉丙成 國家智庫 國家教育資料庫 國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