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如何與教育連結?

教科書研究中心 | 韓佩倫

  依據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轉型正義」為普通型高中歷史科加深、加廣選修課程主題之一。本院教科書研究中心為了解國內關於轉型正義的推動情形及其與教育的相關連結,於108年11月19日邀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代理主任委員楊翠以「轉型正義與教育」為題進行演講,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轉型正義的核心問題與理念,進而探討國外推動轉型正義的經驗與國內歷程現況;另一是轉型正義的教育與推廣。

  楊主委一開始提到,我國轉型正義的核心問題是「時間」,它牽涉到「現實、過去、未來」:現實是現在的事實不斷發生並覆蓋過去;過去是我們「記憶的流失」與「制度性遺忘」;未來是我們如何面對「威權統治者經過神聖化、美學化的記憶」。這三重難題使得轉型正義須進行「釐清真相」、「平反汙名」、「撫慰傷痛」,「讓過去的歷史可以走過去」、「改變體制」、「讓價值修復」及「讓自由真正到來」。

  因此,轉型正義的任務包括:1.從法律的處置與道德態度出發;2.物質與精神傷害的賠償;3.歷史記憶的保存;4.社會對話與溝通。楊主委也以南非、波蘭、韓國等國的經驗為例,以及介紹臺灣民間團體有哪些實際行動,提醒我們推動轉型正義須建立在「歷史真相」之上,所有利害關係人皆應秉持誠實信念才能走向和解。

  第二部分「轉型正義在教育及推廣」,楊主委認為「歷史真相才是一切的基礎」,身為教育工作者,無論如何都不能迴避面對歷史的真相。她以促轉會目前推動情形說明,促轉會是以參訪研習、訪談教師等歸納出教師教學的困境,包括師資培育課程中缺乏轉型正義的相關知識;學校教學環境的支持度低;都會地區舉辦的研習多流於形式,而偏鄉地區又因研習資源缺乏,難以形成教師的支持網絡。

  另外,促轉會也針對「如何有效發展符合學生程度,且能引發學生興趣的課程」提出建議,例如:提供專業而活潑的教學培訓研習、發展能連結學生生活經驗的教材、拓展轉型正義教學的友善空間、建立跨學科之交流平臺,以及整合官方與民間在民主、人權、法治教育方面的資源。

  在教材與教學方面,學生須認識威權體制下的歷史、理解轉型正義的理念,進而養成「尊重、同理與行動」的能力,以達到轉型正義終極願景——讓不同立場的社會成員共同營造和睦的未來。

  楊主委最後除了介紹促轉會將於108年年底完成第一階段的「轉型正義資料庫」與「我在@轉型正義記憶空間」APP兩項數位資源外,並再次強調「真相—理解—感知—和解」4個進程,以「歷史真相才是社會和解的基石」,為本次演講劃下精彩的句點。


轉型正義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教育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