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技素養導向的教學應著重哪些?

教科書研究中心 | 張復萌 副研究員

  科技的活動與人類生活間存在著相互依存並與時俱進的關係,科技的存在對人類文明、文化演進與推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與貢獻。2018年9月教育部公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科技領域課程綱要,將「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合併成為「科技領域」,科技領域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之科技素養,將科技與工程之內涵納入科技領域之課程規劃,以培養學生動手實作及跨學科(如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知識整合運用的能力。而生活科技課程強調從問題解決及實作過程中培養學生「設計思考」的知能,也就是透過解決問題的歷程,培養學生動手做及使用科技產品的能力。

生活科技教師如何透過教科書來實踐素養導向教學?

  十二年國教生活科技課程綱要各個年級有其「課程主軸」(七年級:機構與結構、八年級:能源與動力、九年級:電與控制),各版本教科書的編者在編輯每一篇章時,均是以主題活動作為教科書的編寫架構,主題活動使用到的科技知識與技能則作為補充主題活動的資源(如圖1所示),無論是主題活動或是科技知識與技能都是為了使學生學會該年級的「課程主軸」而設計。



圖1、生活科技課程架構圖


  教師使用教科書進行生活科技素養導向教學時,應掌握以下五個重點:

一、透過主題活動實踐課程主軸:教師首先要明瞭與掌握各年級的「課程主軸」,透過教科書中的主題活動,讓學生藉由設計思考的歷程來達成解決問題的活動任務,及發揮動手實作的課程目標。教科書中的各個主題活動,均是依據課程綱要中「學習內容」所列的主題而設計,研究顯示各版本編者均認為學生在完成主題活動後,即能展現課程綱要所要求的「學習表現」。
二、因應學生差異適當增補教學內涵:教師應參考教科書內容及學生個別差異,適度補充活動所需的科技知識與技能,或提供解決問題的生活化實例,讓學生透過分組合作與自主學習,發揮創意並經由動手實作來完成作品。
三、彈性的評量機制:教師可參考教科書或習作之評量建議,進行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而評量的權限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互評,評量重點應放在完成作品時,學生對於解決問題過程的省思(高層次思考),與學生共同參與解決問題的分工、互助、合作的學習歷程。
四、善用教科書替代活動:生活科技教科書考量到非生活科技專長(其他領域兼任)教師及各校機具設備的差異,在編輯教科書的主題活動時,都會增加替代性(技術層面較低,使用材料器具較簡單)的主題活動,以提供任課教師可選擇的替代活動。
五、教師增能的建議:有鑑於教師對課程變革的認知與實踐,是推動課程綱要成敗的一項重要關鍵。研究建議教育主管機關在辦理國中生活科技教師之增能課程時,能聘請各版本教科書編者為講師,從生活科技教科書設計者之視角,闡述素養導向教材的設計理念,進而教導生活科技教師如何善用教科書來進行素養導向的教學。


資料來源

張復萌(2019)。十二年國教國中七年級生活科技課程綱要轉化教科書之研究(編號NAER-107-12-G-2-11-00-1-11)。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生活科技素養導向的教學應著重哪些.pdf

生活科技 教科書 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