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預防校園霸凌事件之強化策略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王淑貞 副研究員

壹、前言

  學生在學校曾經遭受過的霸凌經驗(長時間內反覆被騷擾)是各國皆關注之議題,從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問卷分析OECD各國之平均水準,仍有5分之1的學生經常受到欺負(駐奧地利代表處教育組,2023)。在學校生活日常互動中,有時小衝突也會很快演變為霸凌行爲,尤其是在數位時代的影響速度更快(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a),最壞情況可能導致自殺或是他殺的結果,嚴重危害學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的發展(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b)。然而,傳統上學校仍多認定霸凌事件屬於學生輔導的一環,因而輕忽看待,或未覺察部分行為已涉及犯罪,亦有因為校方處置不當而演變成更嚴重的情況(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23;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a)。因此,預防校園霸凌及其處置作為,實有必要與時俱進。

  綜上,本文首先說明校園霸凌的定義及其要素,有助於快速理解議題界定的範疇;其次呈現校園在現場處理時的常見困境,以了解事件處理的實務困難程度;最後彙整各國的策略作為及實務對策,以作為國內校園霸凌防制之參酌。

貳、校園霸凌事件的範圍以及常見之處理困境

  校園霸凌事件涉及的對象涵括所有在校園內的角色成員,包括校長、教師、職員、工友、學生等,無論是在同一個學校或不同學校、也無論發生地點是在校園內或外,只要是對學生所進行一切形式的攻擊或虐待行為,具有重複及持續發生的特性,並對受霸凌者造成身心理等傷害後果都是校園霸凌事件。本文整理聚焦在學生之間的霸凌,通常分成四種類型:肢體霸凌、言語霸凌、關係霸凌以及網路霸凌,包括拉扯身體或使用物件攻擊、使用言語方式造成他人心理創傷、操弄人際與社交關係、網路散布不實訊息或抹黑等,尤其是網路具有大量且快速傳遞的特性,即便只有一次的行為,也已構成持續性的網路霸凌(蘇梓恒、陳利銘,2021)。

  在法國,雖然政府積極推動「反校園霸凌計畫」之防制工作,但面臨諸多困難,簡述如下(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a):

一、科層結構阻力:由於成年人對問題敏感度不足,加上個別機構各自為政,彼此之間難以共同協作且缺乏監督。另外,教育部門習慣性地為職員辯護的文化,也缺乏對受霸凌者的理解,在事件通報後很容易陷入膠著狀態。

二、處理程序複雜:由於校園霸凌事件的複雜性,導致校方無法確定學生間的衝突從何時演變成校園霸凌,為釐清事實,需要遵守程序且尊重雙方說法,在尋求確切資料和證據並不容易。

三、人力的限制:每一個校園霸凌事件的處理,包括約談所有相關人士、確認事件範圍是否擴及數位網路、輔導霸凌及被霸凌的學生等等,都需要大量處理的時間,然而校園人力有限,尤其對於一些人事流動率高的學校,校園暴力的發生機率更高,凸顯人力不足的窘境。

參、校園霸凌事件防治之強化作為

  有鑑於校園霸凌事件處理之所需耗費資源成本高,且易造成嚴重的後果,各國在防制校園霸凌事件之重點聚焦在預防性以及支持性的作為,以「防患未然」及「防微杜漸」為策略方向,透過各項措施以避免事件發生並減少實質的傷害,相關措施整理如下:

一、法律與政策支持

  在處理涉及犯罪行為或嚴重的校園霸凌事件時,以法律和政策提供學校相關的法治資源或是公權力行使的依據,可以協助學校在面對法律問題以及保護學生的權益等面向,有積極處理的工具及配套資源。例如在日本各都道府縣的教育委員會,配置有「學校律師」,透過律師協會之派遣,協助學校處理兒童相關的法律問題,尤其在常見的不良行為和暴力等的問題行為方面,可利用律師資源提供諮詢,有助於和家長溝通,並透過早期的協助以防止情況惡化(駐大阪辦事處派駐人員,2023)。

  在法國推動的《校園霸凌法》當中,賦予公立小學校長處理嚴重霸凌者的新權力。對於已構成他人安全危脅之學生霸凌者,校長可以暫時拒絕該生進入學校,如果問題行為持續,當地學區督學可以要求學生霸凌者轉學,並持續接受個別教育輔導、加強對於個人霸凌行為的法律責任認知(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b)。

二、強調溝通協調並與第三方合作

  此措施聚焦於透過學校與外部網絡機關的合作,提供處理校園霸凌事件之協助。由於校園霸凌事件涉及的複雜性,一開始可能源自於日常互動之間的衝突,進而擴大演變成集體的欺凌事件,而事件內的學生或目擊者又常礙於心理壓力而不敢聲張,使得調查事情發生以及釐清對錯的過程相當耗費時間、防治成效有限(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a)。因此,透過第三方的合作及協助,可有助於提高學校在處理校園霸凌事件的效能。

  例如在日本,則是強化學校與警察機關的合作及聯繫,有指定的窗口及聯繫機制,尤其像是學童私密照擴散類型的案件往往分秒必爭,文部科學省要求學校對於涉及犯罪的校園霸凌案件,需要在第一時間尋求警方協助,以保護學童安全為最優先事項(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23)。

  在莫斯科,為了解決衝突以及抵制霸凌,規劃在市內每個地區之中小學設立調解中心,無論是學生之間或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發生衝突且找不到共同語言時,皆可向調解中心尋求協助,透過邀請衝突雙方參與協商,尋找解決方法並商定後續處理;調解中心的成員培訓則委由心理專家來進行,學習各種心理技巧,如積極傾聽、使用有助於恢復溝通和相互理解的修復式途徑(restorative approach)及在霸凌情況之下的應對方式(駐俄羅斯代表處教育組,2022)。

三、教育宣導課程及訓練

  在建立安全學習環境以及防止校園霸凌的措施方面,持續進行教育宣導及訓練,有助於提升霸凌風險意識以及增強事件處理的信心,對於預防工作有其重要性,尤其在日漸興起的數位工具使用以及網路霸凌事件,需要更新之課程及訓練,以確保防範相關霸凌事件之發生。在澳洲,電子安全委員辦公室(E-safety Commissioner,簡稱Esafety)以認證核可網路安全教育提供者,實行線上安全教育計畫,透過和學校合作,提供客製化的線上安全教育計劃、家長與家庭學習計畫、或制定適用於整個學校的政策及程序,對教育工作者、學生及家長等提供課程服務,以期減少不當的網路霸凌或防範相關的資安危害(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23)。

  在巴拉圭教育與科學部(MEC),則是與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及公共部門合作開設「數位公民架構內網路犯罪預防培訓師培訓及教材準備」課程,並且開發教材和活動,訓練教師防範電腦犯罪,提升學生對數位風險之警覺度,內容包括網路安全、隱私、網路霸凌、網絡性犯罪等(駐巴拉圭共和國大使館教育參事處,2023)。

四、正向的活動安排以及成人的主動覺察

  兒童及少年處於發展階段,有被認可、認同或被關注的需要,為避免他們使用暴力博取關注的行為,學校應該提供足夠的機制,讓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有自我表現的機會(駐越南代表處教育組,2023)。例如,可以利用課間的「黃金時間」舉辦吸引學生的活動,提供學生在課間的生活和娛樂條件,多增加積極性和育樂性質的團體活動,幫助他們保持敏捷、主動的行為,避免被動以及惰性,亦可減少在休息時間時發生衝突及矛盾而導致的校園暴力(駐胡志明市辦事處教育組,2023a;駐胡志明市辦事處教育組,2023b)。

  除此之外,由於兒童及少年在發展階段所帶來的多種挑戰及焦慮,除了學校的輔導人員之外,日常相處的老師也須對學生日常的議題保持敏感,以能第一線回應;另外,父母與家人的角色也相當關鍵,因此,最重要的仍是聆聽學生傾訴,用心瞭解他們需要的協助,確保掌握其身心狀況,才能在他們需要支持時提供協助,讓青少年恢復健全心靈並找回快樂生活(駐印度代表處教育組,2023;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c;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23)。

  綜上,每個人都應予以重視、負起責任並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校園霸凌事件(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a),周遭每個人都可以盡一己之力,保持警覺並採取行動(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b)。

 

參考文獻

駐大阪辦事處派駐人員(2023)。日本學校律師受理諮詢內容以「家長的過度抱怨」比例最高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巴拉圭共和國大使館教育參事處(2023)。巴拉圭2,000名教師將接受學校網路犯罪預防培訓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23)。日本文科省要求嚴重的校園霸凌案件要積極通報警察機關協助處理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印度代表處教育組(2023)。德里學生面臨健康風險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a)。法國面臨處理校園霸凌問題之困境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b)。法國通過校園霸凌防治相關法令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c)。法國社會學家探討校園霸凌問題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俄羅斯代表處教育組(2022)。莫斯科中小學將設置調解中心解決霸凌問題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教育組(2023a)。越南利用課間「黃金時間」減少校園暴力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教育組(2023b)。越南各學校即將增設一個專門從事學校心理咨詢之職位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越南代表處教育組(2023)。諸多國代提出防止校園霸凌的解決方案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奧地利代表處教育組(2023)。PISA研究報告:奧地利每5名學生就有1名受到霸凌影響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a)。德國學校響應國際反霸凌日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b)。德國發生疑似霸凌致死事件,下薩克森邦教育廳長呼籲各界予以正視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23)。網路安全文化由培養學生對網路安全風險的理解做起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23)。在官方和民間的努力下,美國猶他州逐漸找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方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蘇梓恒、陳利銘(2021)。第一章霸凌的定義與成因。載於陳利銘(主編),校園霸凌防制及案例彙編手冊(第9至19頁)。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預防校園霸凌事件之強化策略.pdf (另開新視窗)

校園霸凌防制 (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