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研究》第18卷第1期出刊
教科書研究中心 | 《教科書研究》編務小組
本期共收錄四篇論文,以及論壇與書評各一篇。第一篇〈師資培育生對國小自然科教科書中探究內容之詮釋〉,以師培生為研究對象,發現他們能根據自然領綱分析自然教科書中的探究內容,將教科書中的教案轉化成探究教學時,還需在提問設計、活動連貫性以及探究開放程度上多加磨練,建議讓師培生有更多分析、轉化與省思自然科學教科書的機會,協助他們將理論與實務有效結合。
第二篇〈探討高中生在探究取向的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中之探究表現〉,採用單組前後測設計,對臺北市某高中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 (SSIBL) 課程顯著提升學生的整體探究能力,建議未來的課程設計可以進一步優化鷹架系統,以滿足不同學習需求,並探討如何在教學中有效融入新興科技以支持個別化教學。
第三篇〈什麼是「探究與實作」教學?國小社會領域大航海時代的教材分析〉,以臺灣史中的大航海時代主題為研究範疇,分析四份教材「探究與實作」的設計方式。國小社會領域教師可根據探究式學習與實作參與式學習的理念原則,調整教材及教學設計,透過認知性的探究、身心靈的投入參與、互動分享的交流對話,對問題及現象產生深刻的理解與反思,進而活化解決問題與行動實踐的態度與能力。
第四篇〈Transformations in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An Analysis of Content on Gender, Religion, and Policy Concerns in Turkey〉,採用內容分析與論述分析,探討2018年課程改革之下土耳其社會教科書的轉變,聚焦於性別、宗教與政策面向,然而對於土耳其國族認同、性別平等與社會多元性的描述有限,研究結果反映的是主導勢力的觀點,而非提供客觀中立的立場,未能有效培養批判性思維與公正性。
論壇探討「探究取向之教材設計與發展」,對於不同教育階段、不同學習領域教材如何強化探究取向的設計與發展,提出多元的分析視角與革新建議,以符應當前強調學生主動探究的教育思潮。
書評評介《以實踐探究作為專業發展之研究──來自科學教學現場的聲音》 (Researching Practitioner Inquiry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Voices From the Field of Science Teaching) ,本書所強調的實踐探究模式,為此一轉變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策略,若能進一步結合新興教育技術與全球教育改革的脈動,當能為未來教師專業發展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本期所有文章皆收錄在「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TERIC) ,歡迎讀者上網點閱(《教科書研究》第18卷第1期)。
探究教學 (另開新視窗) 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 (另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