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導演的影像本事

2022年12月份共塑當代原住民族素養教育人文沙龍講座

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 吳孟珊

  本院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於2022年12月22日辦理「共塑當代原住民族素養教育人文沙龍講座」,期盼藉由多元的原住民族議題討論,提升本中心同仁之學習視野。本次講座邀請陳潔瑤 (Laha Mebow) 導演分享她踏入影像工作的心路歷程。

  陳導演的家鄉位於宜蘭南澳,因為父母在都市工作的緣故,本身並沒有於部落成長的生命經驗,於是她透過電影,開始了尋根之路。陳潔瑤導演目前共執導三部泰雅族劇情長片,分別為《不一樣的月光》、《只要我長大》以及《哈勇家》,2022年11月,她以電影《哈勇家》獲得第59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的殊榮。

  《不一樣的月光》是她於2009年拍攝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以探究歷史事件—莎韻之鐘為背景,描述一位部落青年與阿公尋訪舊部落的過程,這也是她第一次撰寫部落的故事,並於自己的家鄉南澳拍攝。這部電影的發想來自於一位南斯拉夫導演─庫斯杜力卡的《流浪者之歌》,「那是一個悲哀的故事,但節奏卻很詼諧。這是我認為可以形塑原住民族電影的一個方式」,她如是說。因為過去的原住民族電影多半來自於平地人對原住民族的想像,她開始思考,身上流著泰雅血液的自己要如何述說屬於民族的故事,以及找出可以連結家鄉與文化的切入點。

  《只要我長大》則是以三位不同家庭背景的小朋友視角出發,陳潔瑤導演認為,雖然這是一部原住民的影片,但其實電影裡的處境都可能發生在各個偏鄉。而她的第三部電影,原本想拍攝其他族群的故事,但部落的長輩告訴她:「泰雅族最重要的GAGA妳都還沒有提到呢!」於是她決定藉由《哈勇家》這部電影來講述GAGA,這個屬於泰雅族的核心概念(GAGA即為泰雅族的生活觀、價值,用現代語彙可解讀為規範、習俗、禁忌等),她說:「我並不是要透過這部電影告訴大家什麼是GAGA,而是在GAGA漸漸流失的當代,現代的家庭要如何去面對他們的生活。」陳潔瑤導演創作劇本時正逢2018年九合一大選期間,因此她以選舉為背景,以家庭為媒介,探討GAGA的涵義,「這一家人因為選舉而凝聚,又因為選舉而分裂,最後還是凝聚在一起。這就是我想說的精神,它也是一個GAGA。」她認為電影是一門藝術,也是娛樂,希望能以貼近大眾的方式描述原住民族的故事,藉此讓更多人看見當代泰雅族家庭的樣貌。

  最後陳導演說道:「臺灣的原住民族電影有許多題材,但常常被忽略,其實我們可以與國際有所連結。」對她而言,獲頒金馬獎代表大眾可以跳脫對原住民族電影既定的框架與印象,也代表在當前的主流文化下對自身的肯定。她也期許自己能不斷嘗試不同題材,在電影的商業性與自我堅持及價值之間取得平衡,透過電影深度的詮釋將故事呈現給觀眾。


原住民族電影 多元文化 泰雅族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