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 王清標
當前的教育發展變得愈來愈多元化,許多學校都在嘗試推廣創新實驗教育,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學習選擇。近年來,數位轉型成為教學模式的新趨勢,有別於過去傳統的課程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場域不僅限於教室裡,透過虛實整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可自由排定課表,依性質透過線上及線下教學的方式學習不同課程,或是以大自然為教室,學習自然萬物的知識與團隊精神,讓學習變得更加多元且靈活!
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同時擔任臺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的監事詹志禹教授,認為創新教育的實驗目的在於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權,也提供孩子更多元的教育選擇。本影片以臺北市數位實驗高級中等學校,以及雲林縣立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兩種實驗教育為例,展示多元教學模式的內容與優勢。
第一個實驗教學案例為臺北市數位實驗高級中等學校,由學生自主安排的「一生一課表」,鼓勵學習個別化。教務主任潘玳玉認為,數位學習的推展不僅改變了當前的學習方式,更提供學生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更多選擇權。成長導師黃翊軒分享自己在適應數位教學時,教師們需要根據校訂必修課程,為學生量身擬定個別化的課程學習計畫,進而以同步或非同步的方式規劃出18周課程。「一生一課表」不僅能讓學生自由運用時間安排學習,且學習是要更具個別化,不是所有人都要上一樣的課,這種自由選擇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可以擁有自己的空間,去發展他想要做的事情,也逐步養成自我潛能與人格特質。
第二個實驗教學案例為雲林縣立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陳清圳校長分享偏鄉學校的教育寶貴經驗。隨著臺灣出生率下降,許多偏鄉學校也面臨裁、併校的挑戰。在2019年樟湖生態中小學加入「KIST聯盟」,成功轉型為實驗學校,KIST聯盟執行長吳明柱介紹這個聯盟類似師培機構,集結教學團隊,透過教學資源的共享,解決偏鄉學校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陳靜淑總務主任說明,教科書強調知識性,實驗教育更強調孩子的品格與內在成長,包含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等。以樟湖生態中小學「合歡群峰課程」的戶外教育為例,強調知識與真實情境的結合,讓孩子在登山的過程中學習團隊合作與溝通的重要性,並共同完成目標。樟湖生態中小學學生林宴彤談及過去鮮少接觸團隊合作,在戶外教育的過程中,她明白與他人溝通,並與團隊成員磨合的重要性。樟湖生態中小學的實驗課程提升了孩子的品格教育,讓學生從中學習如何幫助他人、與團隊克服萬難,並藉由激發出成就感。
這部影片呈現實驗教育的創新與傳承,透過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資源的最大化與串聯,讓教與學擺脫過往的傳統教學框架,教師與學生們可以走出教室,將課程帶進網路、走進大自然,更讓臺灣的教學環境迎來下一個新世代,朝向更多元化的學習選擇邁進。
相關內容,歡迎至愛學網點閱:「實驗教育系列–邁向下一個嶄新世代」,其他更多精彩影片,歡迎至愛學網「愛生活—名人講堂」單元中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