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探究 素養永續—中小學自然領域課程發展史》(上下冊)

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 | 林慶隆、彭佳宣

  本書內容涵蓋臺灣中小學自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以來至民國108年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數十年來自然領域課程的發展脈絡與演進。全書共14章,上冊為小學,探討課程標準/綱要、教科書及教學與評量的發展;下冊則分中學之生物、物理、化學、地球科學等各章節,探討課程、教科書及教學與評量的發展。

  自然領域課程深受當時代世界局勢、國家處境、國家發展需要、社會發展、研究發現、學習者需要及對學習看法等因素影響,也因時代不同故偏重不同,因此,即使是相同的用語,例如生活應用、解決問題、主動探究、科學素養等,也因時代不同,其內涵也可能隨著時代演進。

  本書由本院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林慶隆研究員主編,邀集13位學者專家共同執筆,包含:宜蘭縣立復興國民中學吳月鈴退休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吳郁雅兼任助理教授、嘉義市立北興國民中學張毓禎退休教師、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陳世文副教授、高雄市立五福國民中學陳宗慶退休校長、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教師劉俊庚教師、苗栗縣信義國民小學謝鳴鳳退休校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盧玉玲特聘教授、新北市立錦和高級中學(國中部)鐘建坪教師,以及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黃茂在副研究員、吳文龍副研究員、教科書研究中心張復萌副研究員等共同著作,於2024年10月出版。

  本書為本院「臺灣中小學課程發展史系列叢書」,繼社會、數學、健康教育、體育、音樂、視覺藝術等學科領域專書陸續出版後的近期著作。世界一直在變化,我們如何借鏡過去成功的課程經驗,持續成就每一位學生,為科學課程提供永續發展的可能。

  本書全文業收錄於本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TERIC)中,歡迎點閱(《生活探究 素養永續—— 中小學自然領域課程發展史(上)》、《生活探究 素養永續—— 中小學自然領域課程發展史(下)》),期望透過本書能更清楚了解臺灣中小學自然領域課程的歷史發展。


課程發展 自然領域 自然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