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牙牙學語到閱讀理解的關鍵力量

「語言、語文與閱讀」柯華葳紀念研討會

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 | 余昭青

  本院與國立清華大學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於111年11月18日合作辦理「語言、語文與閱讀」柯華葳紀念研討會活動,邀請中央研究院曾志朗院士、語文教育研究所李佳穎研究員、國立臺東大學曾世杰教授、國立中正大學曾玉村教授、本院顏慶祥副院長及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蔡明學主任等20多位學者齊聚一堂,透過導讀與研討已故柯教授「語言、語文與閱讀」著作及6個章節,探討孩子從牙牙學語到閱讀理解的關鍵力量。

  上午由中研院李佳穎研究員開場,她提到幼兒的口語和閱讀是兩種不同的語言發展歷程,多項研究發現,幼兒的口語能力(口語詞彙量)是識字及閱讀的重要基礎。李佳穎指出,「提問式共讀策略」是增加幼兒口語量的方法,透過家長與孩子一起看繪本、提問、說故事這樣有互動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孩子聚焦故事中關鍵的圖文內容,並可以增加孩子的口語敏感度。所以家長其實不用急著讓孩子學識字或寫字,重點在於孩子學閱讀之前,充實口語詞彙量。

  其次,習得注音符號的認讀,是未來閱讀識字量的關鍵。因為中文字的習得是需要語音連結,所以小學的前十周,課本上僅顯示注音符號,透過瞭解注音符號的拼讀規則,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生字、增加詞彙量,現場也透過「注音冒險王」小遊戲,展示教導孩子拼讀的方式。

  下午場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系林珊如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吳昭容教授、簡郁芩教授分別探討閱讀理解歷程的眼動研究。簡教授分享透過眼動儀進行科學文本閱讀的研究,她發現不同閱讀能力的小學四年級學生,有不同的閱讀歷程:閱讀困難文章時,高閱讀能力的學生較懂得利用圖文參照去理解文章意涵,因此會花費較多的讀圖時間(高閱讀能力學生平均約25秒、低閱讀能力學生只有幾秒),研究也顯示小四學生圖文參照的閱讀策略尚不成熟,建議多加指導。

  本次研討會主題依循「從閱讀理解的認知基礎」、「從眼動研究看閱讀歷程」、「閱讀是學習:從學科閱讀到數學閱讀」的脈絡進行,期許所有國內推動閱讀的幫手,掌握閱讀研究的面貌,使大家不僅可以知其然,更可以知其所以然,向前邁進。


語言 語文與閱讀 閱讀策略 柯華葳紀念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