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AI時代的教師轉運力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蔡進雄、蘇祺家

  本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為增進學術研究發展,針對該中心中長程發展之四大主軸:資料驅動治理、教育領導人才、高等教育發展與教育公平議題,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演講與座談活動。本次論壇於2025年4月18日登場,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張民杰教授擔任主講人,並由桃園市龜山區樂善國民小學簡妙娟校長與新北市三峽區成福國民小學張乃文退休校長擔任與談人,透過豐富的教學經驗及深入研究,以「AI時代的教師轉運力」為主題,探究在AI時代下,教師該如何憑藉敏銳的觀察力與智慧培養自己的轉運力 (Serendipity)

  首先主講人張民杰教授說明Serendipity一詞源自波斯童話《錫蘭三王子》 (The Three Princes of Serendip) ,描述三位王子憑藉敏銳的觀察力與智慧,經常偶然發現意想不到的事物。AI時代可說就是烏卡 (VUCA) 時代,充滿波動 (Volatile) 、不確定 (Uncertainty) 、複雜 (Complexity) 及模糊 (Ambiguity) ,在當代社會及組織面臨各項挑戰下,教師需具備三種能力:保持開放 (Open-minded) 、主動積極 (Proactive) 以及洞察辨識 (Insight) ,以促進靈活應變與創新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多樣性與深度、建立支持性的學習文化,並透過應對不確定性提升專業成長。轉運力鼓勵教師從意料之外的情境中發現機會,保持開放態度、主動積極並培養洞察力,以有效應對挑戰。

  簡妙娟校長則從學校經營的實務經驗出發,分享在樂善國小鼓勵教師運用轉運力的思維,以保持開放、對話理解、洞察辨識及關懷期許以改善班級經營、學生個人行為、學生人際互動、學生學科學習等互動之實際案例,讓親師生溝通能夠因突破傳統窠臼思維而產生更有效的成果。無論是學校領導或是校長領導,簡校長認為校長的角色不是指揮者,而是陪伴者與促進者,創新從來不是單靠一己之力完成,而是透過與教師建立共享願景、鼓勵對話與陪伴成長,從「教學創新」與「團隊共學」著手,推動學校運轉力文化轉型,鼓勵教師們以正向看待、接受一切發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思維,努力朝著成為一位「3S教師」 (Super/Smile/Serendipity) 前進。

  接著,張乃文校長以多年校長實務歷練提出深刻反思。在AI與科技不斷挑戰教師角色的情況下,我們不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引導者,學會接受自己不是全能的,也欣然接受孩子的成長與超越。面對多變的時代,張校長認為實踐轉運力需具備三個層次:一是接受我們遇到的機會,二是接納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三是實踐美好的機會,當我們能夠以這樣的態度生活與教學,轉運力不再只是偶然,而是契機與改變!

  最後,本次活動的主持人蔡進雄研究員強調在生涯規劃與領導學中,主動接觸人群、參與多元活動、保持開放的胸襟與智慧的辨識,有助於開拓視野、培養成長型思維 (Growth Mindset) ,善用偶發機緣與正向態度,將能更坦然地面對變動的職場與教育現場,進而創造自己人生的轉運力。本場講座透過精采的發表及與談對話,聚焦在AI時代教師該如何培養自己的轉運力,有助於教師與教育領導人在變動的教育現場臨危不亂,亦讓同仁理解創造轉運力的策略及意涵,在外在環境變遷下持續檢視、省思自身狀態並主動精進自我,才能在那「山窮水盡疑無路」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AI時代 (另開新視窗) VUCA時代 (另開新視窗) 教師轉運力(Serendipity) (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