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從教材出發,讓學生行走更安全!

交通安全教學模組及教科用書編修建議

教科書研究中心 | 張慧君

  為提升教科用書編審人員對交通安全議題的理解與實務應用,本院教科書研究中心於2025年3月26日舉辦線上審定本教科用書專題研習,邀請交通安全領域專家—新北市泰山區明志國民小學涂慶隆退休主任,分享教學模組架構、教材編修建議及其實務經驗。

  首先,涂主任引用交通部統計數據指出,臺灣每日平均約有8人死於交通事故,每10萬人交通死亡率為日本的4倍,且以機車事故為主,凸顯我國交通安全仍有明顯改善空間。他提到,交通事故已成為兒童與青少年的事故致死首因,遠高於溺水、自殺及他殺等其他因素,並建議應從校園教育著手,翻轉臺灣「行人地獄」的負面印象。

  涂主任提及,高中以下學生常同時扮演行人、乘客、自行車騎士,甚至是機車與汽車駕駛等多重角色,因此交通安全教育應根據不同年齡層的發展階段與常見事故型態,設計具針對性的課程內容,以培養正確的用路行為與態度,為此,涂主任介紹教育部與交通部共同規劃之「交通安全教育五大面向」,做為課程的設計依據,包括:危險感知能力、用路倫理與責任、步行與運具使用、交通知能與科技運用,以及交通事件應變能力,並說明其廣泛應用於交通安全教案與指引手冊中。

  在課程實務層面,涂主任以「行人」、「乘客」與「自行車騎士/機車駕駛」等角色為核心,介紹各學習階段的教學模組,說明模組架構與課程實施方向,以及建議運用「黃金三圈」 (What、Why、How) 教學架構,引導學生從理解到實踐,同時,他補充指出,現行教材中對於「軌道交通」的安全議題著墨不足,建議應將輕軌、捷運、火車與高鐵等相關知識納入教材範疇,提升學生對多元運輸方式的安全認知。

  此外,涂主任推薦多項可納入教學手冊的交通安全教育資源,包括「道安總動員計畫」(針對學校周邊熱點進行分析)、公共電視交通安全主題影片,以及交通部「168交通安全入口網」等,供教師教學運用。針對教科用書編修,涂主任建議應融入實質的交通安全知能,以「交安教案手冊」為課程設計依據,並確保教材內容符合現行法規及實際情境。

  最後,涂主任強調,教科用書做為學生最主要的學習資源,應與時俱進,反映現代交通特性與多元發展,期盼透過本次研習,促進出版業者與教學現場能攜手合作,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具備教育實效的交通安全教材,引導學生自小建立正確交通觀念與行為,提升全體用路人的安全意識,進而改善我國交通環境,降低事故與傷亡風險。本次研習讓與會人員獲益良多,對交通安全教育有更深入的認識,有助相關教材編修與教學推動。

 


教科用書 (另開新視窗) 交通安全教育 (另開新視窗) 編審知能 (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