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導向的創新實踐
客語數位教材設計與教學
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 | 李詩敏
為促進本土語言教材數位化與素養導向教學結合,本院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於2025年5月23日舉辦專題演講,邀請新北市中和區秀山國民小學范姜淑雲退休教師,以「客語數位教材設計與教學」為題,分享其投身客語數位教材開發與課堂實踐的心路歷程。范姜老師以豐富的教學經驗與長年耕耘的教材編撰成果,為與會者帶來一場內容紮實、啟發深刻的教學分享。
范姜老師以「語言素養即是公民素養」為切入點,指出本土語言納入課程教學不能僅憑一腔熱血或以語言傳承為基本要求,而應該以生活於臺灣社會的基本語文素養為出發,同時強調語言必須現代化,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習風格。因應疫情與數位教學需求,范姜老師與團隊致力於將傳統客語教科書轉化為具互動性、彈性與實用性的數位學習平臺。
儘管政策支持與數位工具日益進步,但客語教學現場仍面臨諸多挑戰,范姜老師指出,傳統教材常過度強調朗讀與背誦,難以培養學生深層的語文理解與思辨能力,老師若缺乏系統性的教案撰寫與提問訓練,將導致課堂教學停留在「照本宣科」;此外,學生的語言能力落差大,加上缺乏使用動機,使得本土語課程選修率低落,甚至有學生傾向選擇臺灣手語作為替代語言,反映教學策略亟需轉型。
為回應上述困境,范姜老師提出多項教材創新策略,數位教材設計對應課程綱要核心素養,並區分「基礎版」與「進階版」,實踐差異化教學,讓教師可依學生起點能力與風格彈性選用;此外,教材結合語音辨識、動畫互動、即時回饋機制,並融入「數位四學模式」(學生自學、老師導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提升學習參與以及語言應用能力。每個課文亦依序設計「事實性」、「概念性」及「辯證性」提問,幫助學生從訊息提取邁向觀點建構,真正達成語文素養的學習目標。
在演講的尾聲,范姜老師強調,語文教育的永續發展需仰賴教材的前瞻設計與教學者的專業投入,期盼透過客語數位教材的發展,不僅提升教學品質,也能喚回學生對本土語的認同與興趣。她呼籲教育政策應持續支持教材創新,並強化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資源共享,讓語言不再只是課堂上的形式傳遞,而是真正成為學生日常生活與思考的一部分。未來若能持續深化數位技術與素養教學的整合,本土語文教育將有機會在校園中穩健紮根,並邁向多語社會的願景。
數位教材 (另開新視窗) 語文素養 (另開新視窗) 差異化教學 (另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