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解密臺灣、韓國、日本技職教育關鍵策略

國際課綱研究室2025年6月技職教育研討會—技職教育發展與實踐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 劉韋君

  本院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於2025年6月11日在臺北院區十樓國際會議廳舉辦「技職教育發展與實踐」研討會,吸引近百位學者專家、現場教師及關心臺灣技職課程發展的各界人士參與,透過不同國家的經驗交流,探討教育體系與產業實務間的落差,並促進教育與產業界的對話、合作與連結,為與會者帶來啟發及深刻思考。

  研討會包含三場專題演講及論壇,首先,林從一院長以自身經歷分享對技職課程的洞見,接著第一場由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楊玉惠司長主持,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育部前常務次長林騰蛟講座教授擔任主講,主題為「技職教育的趨勢與展望」。林教授深入剖析臺灣技職教育的當前發展、結構性挑戰與未來展望。他回顧近年來關鍵政策與重大計畫的推動歷程,勾勒出臺灣技職體系的演進軌跡,並說明技職教育所面對的多重環境壓力,包含生源不足、數位化與產業變革所帶來的技能更新需求,以及全球化競爭加劇下教育制度的回應能力;此外,他亦指出技職教育定位尚未清晰、資源配置相對薄弱,以及學用落差所導致的人才銜接等問題,對此,他提出「以變制變」的策略思維,強調透過體系內部的主動調整與跨部門合作,迎接外部環境變化;在政策與實踐層面,包含深化產學合作機制、推動多元人才培育計畫、強化實作場域建置與應用、提升師資實務導向能力、優化招生選才制度等作法,顯示出臺灣技職教育正積極朝向實務導向與前瞻創新雙軸並進的發展藍圖。林教授期望技職教育能將人才培育模式、數位科技融合應用,持續深化其社會價值與教育功能,透過理念更新、課程重塑、師資強化與國際接軌等多元策略,讓臺灣技職教育邁向新篇章。

  第二場演講由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的李靜儀副研究員主持,韓國職業教育與訓練研究院李秀晶研究員主講,探討「韓國技職教育的現況與課程精進」。李研究員深入剖析韓國技術型高中的整體現況,並介紹2022年課程綱要修訂後的核心內容與教學轉向。她探討並分析韓國多元化的產學合作模式,包括「師傅高中」、「產學合一型學徒制學校」等實施成效與挑戰,這些創新模式反映出韓國在技職教育領域不斷追求制度精進與實務連結的努力,以培育能因應數位時代的專業技術人才,透過課程持續革新、多元產學協作機制,以及策略性人才培育路徑,強化學生進入職場的即戰力,並提升其適應能力。

  接著,龜野淳教授以「日本技職教育的產學合作之推動」為題,分享他長期關注教育與職業銜接的研究成果,特別聚焦於青年就業與產業需求的變化。他指出,隨著終身雇用制度式微,日本企業對人才的期待已轉向強調溝通協調、問題解決能力與國際移動力等跨域核心素養。龜野教授也分析日本高中生在升學與就業選擇上的轉變,並介紹目前產學合作的實施現況,包括實習制度的特色與職業導向課程的具體應用。他強調,未來應依據勞動市場特性及學校功能定位,推動高等教育階段職業教育的制度化與在地化,透過高密度的實作機會、核心職能的強化與深化校企合作,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職場能力,靈活因應快速變動的產業樣貌與勞動市場挑戰。

  最後的壓軸是「技職教育趨勢論壇」,由林騰蛟講座教授主持,與談人包括李秀晶資深研究員、亀野淳教授、永詮機器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林建佑董事長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應用德語系系學會副會長陳佳伶同學。李秀晶研究員說明韓國政府為因應高中畢業生就業率低落,積極推動多項職業教育強化政策,核心包括「師傅高中」與「學習兼職制度」,前者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建構職業學校體系,提供學生多元升學與就業路徑,並搭配學費全免、住宿支援等措施,後者參考德國與瑞士雙元制模式,由教育部與勞動部協力推動,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促進學用合一。她也強調地方合作平臺的重要性,透過地方政府、教育機關、企業與大學共同參與,系統性培育符合地方產業需求的人才,並為學生打造從入學到就業的完整職涯發展途徑,展現政府提升職教品質與培育技術人才的遠景與作為。

  亀野淳教授指出,日本產業重視即戰力、語言能力、理工背景與創新素養,呼籲應提早導入並擴大職涯與職業教育,同時確保大學教學品質。他強調因應產業變遷,人才須具備專業深度、跨領域知識與終身學習能力,並肯定在職訓練與高等教育再培訓的整合價值;此外,他分析學術型與職業導向型學校在產學合作上的差異,並指出未來職業教育將走向高學歷化與終身學習化,高教應推動二元並進、多元發展,以滿足多變的產業需求。

  林建佑董事長指出,臺灣機械產業面臨高齡化、少子化與製造業智慧轉型等挑戰,亟需具跨領域整合能力的人才,為因應此趨勢,機械工業同業公會成立人才培育推動委員會,推動技職教育下鄉、學制創新與職涯探索,吸引年輕世代投入。林董事長強調加強產學合作、提高高教學生參與度,並建立多元升學與就業機制,才能培育出兼具理論與實作能力的新世代機械人才,確保產業永續發展。

  面對科技迅速演進與勞動市場結構轉型,期望技職體系更緊密銜接產業脈動,推動課程創新、精進師資專業能力,並深化產學合作與強化在地連結,透過多元進路與彈性學習機制,學生不僅能培養扎實的實務技能,更具備終身學習與職涯發展的核心能力,進而促進教育普及與產業共榮,協助新世代靈活應對全球化挑戰,開創社會永續成長的新局。


技職教育 (另開新視窗) 師傅高中 (另開新視窗) 產學合作 (另開新視窗) 多元進路 (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