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 劉韋君
臺灣的2030雙語政策為推動英語教學方法的革新,目標為打造更注重實用溝通、科技融入與文化包容的教學模式,然而這一政策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教師專業發展的投入與資源的有效分配。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國際課綱研究室於2024年12月18日在本院臺北院區舉辦英語文課程發展與實踐研討會。首先,林從一院長以自身經歷分享對英語課程的洞見,期勉在人工智慧及多語環境下,為教育工作者提供英語教育發展的寶貴意見,協助他們應對當前的教育難題。本次研討會吸引近百位關心英語文教育的人士參與,深入分析英語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系統,並探討新加坡英語文師資培育課程的實施現況與發展,這些經驗對我國極具參考價值,期望為未來的英語文課程學習系統提供啟發,並有助於我國師資培育課程之改進。
第一場專題演講為「面對AI、多語,英語文教育的趨勢與展望」,由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林明佳副研究員擔任主持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律君副教授兼國際高教培訓暨認證中心主任擔任主講人,針對英語課程議題進行對話。林律君副教授首先分析AI在個人化學習、自主學習與教師效率方面的潛力,儘管它帶來諸多機會,卻也引發技術挑戰、道德問題以及對文化多樣性的影響。她分析臺灣當前的教育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強調培養符合全球需求的英語溝通能力,並呼籲在英語教學中兼顧多元語言文化保存,以促進教育公平與社會融合。她強調,教師必須積極培養AI與數位素養技能,並學會如何利用AI工具創造有意義且富有趣味的英語互動學習環境,如何有效整合AI技術,同時解決倫理、數位落差、語言多樣性與社會公平等問題,將成為未來教育發展的關鍵。
第二場專題演講為「剖析英語文課程與師資培育的內涵:來自新加坡的觀點」,邀請本院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白明弘副研究員擔任主持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盧國強教授擔任主講人,以其觀點分析英語文課程與師資培育。盧國強教授之研究不僅關注新加坡之STELLAR (strategies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nd Reading) ,以及新加坡師資培育制度的變革,係隨著教學目標的調整而進行調整及改革,確保教師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需求。盧教授回顧新加坡英語課程自1959年以來的演變,特別強調教學方法的轉變,從以文法為中心到強調溝通能力與多元文本素養;從依賴進口教材到自主研發教材;從單一教材到整合課程,並逐步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改革,當中經歷了數個重要的改革階段,並針對教學目標、方法與教材持續調整,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與熟練度 (proficiency) 。此外,盧教授也分享新加坡教師培訓制度的發展與改革,從教師資格提升與學歷要求、加強教學實踐與海外經驗、支持課程改革的實施,並鼓勵教師在創新能力與課程素材運用方面的發展等。他更介紹近期關於優秀教師特質與STELLAR計畫成效評估之研究成果,盧教授相信,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新加坡的師資培育制度將繼續發展,能培養更多優秀教師。STELLAR計畫作為新加坡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不僅改變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還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然而,他坦言,STELLAR計畫正面臨挑戰,需要持續評估與改進,才能確保其有效性及可持續性,其中教師素質更是重要關鍵。
下午英語教育趨勢論壇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張武昌教授擔任主持人,與談人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盧國強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律君副教授、臺北市立中正高中李壹明教師、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影響力發展組鄭羽倢組長,首先關注數位落差、社會不平等、語言多樣性等問題,針對數位工具輔助英語文學習、多語文教學以及學習融入英語文教學等議題,提出批判性思考,並強調教師專業發展與政策制定應與AI技術的發展同步,才能創造更高效且具文化內涵的英語學習環境,唯有謹慎應對這些挑戰,AI才能真正成為提升臺灣英語教育品質的強大助力。本次研討會不僅強調師資培育在英語課程發展中的關鍵角色,還深入探討新加坡在課程設計與師資培訓方面的寶貴經驗,充分彰顯教師培訓對於提升英語教育品質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