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室裡的溫柔力量

從語言出發的社會情緒學習實戰分享

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 | 童育緩

  本院於2025年6月17日舉辦「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簡稱SEL)」為主題的線上演講,本次活動邀請兩位在教育與心理領域具深厚實務經驗與學術造詣的學者—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湯才偉教授,以及JUST FEEL感講共同創辦人暨執行總監楊思毅先生,從腦神經科學、教育心理學及教學現場出發,分享SEL在課堂中的實踐經驗與挑戰,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兼具理論與實用的知識饗宴。

  本場對談核心聚焦於如何透過「社會情緒學習(SEL)」與「成長型思維」的理念,在教室中創造支持性學習環境。在學者分享的簡報畫面中,清楚列出四大思考提問,引發教育現場深層反思:

 一、我們是否過早為學生「定性」?

 二、固定與成長心態的差異與教學啟示

 三、如何扭轉對「失敗」的概念?失敗後的支援與反思

 四、善用語言:觀察 vs 評論、建設性鼓勵 vs 標籤評價

  從兩位學者的對話中,我們瞭解到若能透過具體觀察與建設性回饋鼓勵學生,將有助於學生養成彈性思維及自我覺察能力;當學生處於焦慮、恐懼等情緒中時,大腦學習區域將關閉;唯有讓學生感到安全、被理解,他們才有可能真正投入學習。

  除了語言使用的技巧與具體工具外,兩位學者也強調:SEL並非短期技巧,而是學校文化深層結構的調整。推動SEL,不只是為了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更是建立一個支持、尊重與包容的學習社群,從教師的自我覺察開始,到課堂日常的互動方式,再到校園整體的制度設計,都是SEL實施不可或缺的一環。

  「教室裡的溫柔力量」不只是理念,而是可以被實踐與擴散的教育行動。透過本次講座,參與者不僅理解SEL的理論基礎,也獲得可直接應用於教學現場的語言策略與互動方式。從言語出發,改變對失敗的定義、轉化對學生的期待,便是通往「溫柔又有力量」教室的第一步。


社會情緒學習 (另開新視窗) SEL (另開新視窗) 成長型思維 (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