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21卷第2期出刊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編輯部

  本期收錄的三篇文章,從微觀的教師輔導、中觀的課程發展,到宏觀的全球永續議題,皆展現了教育研究的廣度與深度,我們衷心期盼這些研究成果能為教育實務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及學術研究者帶來啟發,共同為臺灣乃至全球的教育發展貢獻心力。

  第一篇為賴怡潔教師與王為國教授的〈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導入輔導實施之研究:初任教師的觀點〉,本研究深入探討初任教師導入輔導的重要環節。研究發現,初任教師普遍認為暑假的導入輔導安排恰當,開學後的共學輔導團與回流研習時間也具彈性;然而,研究也指出,校內在薪傳教師的安排與培訓上仍有改進空間,且行政相關的研習主題相對較少,此外,對於初任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建議應考量時間安排與回饋機制的適切性,這項研究為完善師資培育與輔導制度提供了寶貴建議,例如納入行政職務的導入輔導、加深與加廣回流研習主題,以及建立評鑑回饋機制。

  STEAM已成為教育熱門領域,第二篇為楊淑晴教授、劉淑君博士與黃名清碩士合著之〈臺灣 STE(A)M 教育期刊論文與國科會計畫之發展回顧與評析〉,本研究透過系統性文獻回顧,勾勒出臺灣 STE(A)M 教育的發展脈絡。研究顯示,自2006年至2023年間,隨著108課綱的推動,STEMSTEAM相關研究數量持續增長,並涵蓋了科學、科技、藝術及創造力等跨學科主題。儘管STEAM概念日益興起,STEM研究依然保持較高影響力,且兩者在國科會計畫與大多數期刊中的比例接近 1:1。本研究也發現,SSCI 期刊仍偏重STEM研究,顯示學術刊物對兩者的重視程度存在差異,此研究呼籲未來應加強評估工具的標準化與驗證,並考慮更多質性研究方法,以全面理解 STE(A)M 教育的實施效果。

  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已逐步融入各級學校的課程,漸成顯學,第三篇為張芳全教授所著〈優質教育對於聯合國16項永續發展目標的貢獻與差距之研究〉,探討優質教育如何在全球永續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本研究分析107個國家的資料,結果顯示優質教育對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中的16項 SDGs 貢獻顯著,其中,對SDG 3健康與福祉的影響力最高,其次依序為SDG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SDG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SDG 11永續城鄉,以及 SDG 1終結貧窮;然而,研究也發現優質教育對於保育海洋生態 (SDG 14) 與保育陸域生態 (SDG 15) 沒有明顯貢獻,這篇文章不僅量化了優質教育對全球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也為各國制定教育政策提供明確的方向。

  本期所有文章皆收錄在「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TERIC) ,歡迎讀者上網點閱(《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21卷第2期)。


初任教師 (另開新視窗) STEM (另開新視窗) STEAM (另開新視窗) SDGs (另開新視窗) 2030永續發展目標 (另開新視窗) 優質教育 (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