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為自己建立一份「網路菜單」

資訊戰中的我們─劉致昕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 王清標

  在資訊唾手可得的今天,我們每天一滑開手機,就開始被源源不絕的訊息「餵食」,這些看似中立的資訊,其實早已被過濾,並由演算法精準投放,悄悄影響我們的情緒與判斷,而當資訊戰悄然展開,真相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卻也更難辨識。

  資深媒體人劉致昕,長年關注假新聞產業鏈與數位人權議題,他在2021年出版的《真相製造》一書中,以親身走訪多國的經驗,揭露了假新聞如何被設計、生產與傳播,再透過平臺與演算法進入我們的視野,這些訊息看似無害,實則正在侵蝕我們對社會與彼此的信任基礎。

  劉致昕指出,當資訊的生產門檻不斷降低,真假訊息混雜,我們不能只是被動依賴媒體或專家來把關,而是必須主動培養屬於自己的媒體素養。「其實你沒有在設防…你只要一滑開,就已經在吃他們餵你的東西了!」這句話,是對現代人資訊處境的警醒。

  媒體素養不只是「分辨真假」的能力,更是一種日常生活的自我照顧。劉致昕曾提出一個簡單但具啟發性的建議:為自己建立一份「網路菜單」,這份菜單代表你

  每天主動選擇的資訊來源,就像挑選食物一樣,優質內容能讓思緒清晰、穩定情緒,不良內容則可能導致焦慮、混亂甚至仇恨。

  這種「資訊飲食」的概念,不只是個人選擇,更是一種公民素養,劉致昕提醒:「我們已經知道假的,看起來可以多麼真。」這使得教育變得格外重要,媒體素養不該只存在於新聞或傳播科系的課堂,而應該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場域,從學校教育、社區課程到家庭對話,每一個環節都可以成為培養批判思維的土壤。

  在這個假新聞、陰謀論與資訊操弄交織的時代,保護自己,也就是保護我們的社會,從今天開始,不妨為自己準備一份「網路菜單」,讓資訊選擇不再只是演算法決定,而是由你主導,這將是我們面對資訊戰的起點,也是守護真相的第一步。

  影片相關內容,歡迎至愛學網點閱「資訊戰中的我們─劉致昕」,其他更多有趣的影片,歡迎至愛學網「愛生活—名人講堂」單元中點閱觀看。


媒體識讀 (另開新視窗) 媒體素養 (另開新視窗) 批判性思維 (另開新視窗) 公民責任 (另開新視窗)
:::